【我的鐵路風景】從二十五載護送路看國鐵的溫度與擔當
6月10日,大連北站,G8047次高鐵列車載著138名新疆高中班師生緩緩駛出站臺。這看似平常的一幕,背后卻是沈陽鐵路二十五載如一日的堅守與付出。當汽笛長鳴,我們聽到的不僅是一列火車的出發信號,更是“人民鐵路為人民”莊嚴承諾的生動實踐。
自2000年遼寧實施援疆教育項目以來,一代代新疆學子在大連求學。二十五年來,從最初的普通列車到如今的高鐵動車,從人工售票窗口到電子客票系統,鐵路運輸方式日新月異,但對新疆學子的服務初心始終未變。沈陽鐵路大連站主動對接學校,開設學生售票專口,為新疆學子們開辟“綠色通道”和候車專區,全程引導幫扶。用這些看似細微的服務舉措,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學生返鄉返校運輸保障體系。這是鐵路對特殊群體需求的精準把握,更是以行動促進民族團結的深刻踐行。
二十五年,鐵路對新疆學子的“護送”服務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在鐵路運輸高度復雜、動態變化的系統中,保持如此長期的服務穩定性,絕非易事。這背后是無數鐵路職工日復一日的堅守,是一套成熟完善的服務機制在支撐,更是一種將服務承諾轉化為行動的深刻的體現。“二十五年如一日的溫暖從未改變”,這句新疆教師的肺腹之立,不僅是對鐵路服務的認可,更是對鐵路優質服務的高度肯定。
作為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和大眾化交通工具,中國鐵路始終承擔著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的重要使命。在青藏鐵路建設中克服高寒缺氧挑戰,在川藏鐵路規劃中攻克地質難題,在邊疆地區持續開行公益性“慢火車”……這些與都體現了鐵路部門將社會效益置于經濟效益之上的價值追求。二十五年來遼寧開始接收新疆高中班學生至今的這段旅程,書寫了一部民族團結進步的動人篇章。促成民族團結,中國鐵路不僅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推動者。中國鐵路不僅有世界領先的技術,更有溫暖人心的服務溫度。當一列列火車穿梭在祖國大地上,它們運送的不僅是旅客和貨物,更是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希望與未來。
汽笛聲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新疆學子的歸鄉之路,更是一條連接內地與邊疆、現在與未來的團結之路、希望之路。這條路上,中國鐵路正以它特有的方式,書寫著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