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為橋 教育連心:臺灣參訪團遼寧交流之旅圓滿收官
中新網遼寧新聞7月12日電 7月6日至12日,“臺灣教育人士文化交流參訪團”活動圓滿舉辦。來自臺灣的40名教育、文化人士代表,先后赴沈陽市、本溪市、錦州市、葫蘆島市等地參訪交流,領略遼寧獨特的風光,感悟厚重燦爛的中華文化。本次活動,增進了遼臺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推動了兩岸教育經驗互鑒、資源共享,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

這是一次碰撞思想火花,探索教育創新路徑之旅
參訪團到本溪市朝鮮族學校進行參觀交流,聽取了學校情況介紹,參觀了學校軟硬件建設,觀摩了特色教學,分別就教學模式、辦學特色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在沈臺少數民族教育文化交流座談會上,來自遼寧和臺灣的教育人士圍繞少數民族語言傳承、傳統文化課程開發、跨區域教育合作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臺灣教育人士分享了臺灣在少數民族雙語教育中的實踐經驗,遼寧校方介紹了將滿族剪紙、朝鮮族歌舞等民族藝術融入校本課程的創新做法。雙方均表示,兩岸在少數民族教育領域互補性強,未來可通過建立校際合作、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等方式,共同推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發展,為傳承民族文化培育更多新生力量。

這是一次感悟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認同之旅
參訪團漫步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遼西九華山文化廣場,驚嘆于傳統建筑與佛教文化的完美融合;探訪筆架山,領悟儒家文化“仁義禮智信”的深刻內涵;穿梭在清昭陵,觸摸歷史的脈絡,感受滿族文化的源遠流長;走進沈陽故宮,在紅墻黃瓦間探尋清代宮廷文化的獨特魅力,每一處都彰顯著中華文化的多元與厚重。
參訪團還參觀了沈陽市北市場街道社區,親手體驗滿族刺繡、皮影制作等傳統技藝,與當地居民一同品嘗特色美食,在歡聲笑語中感受當地民族文化魅力,體驗濃郁的鄉土人情。福陵社區小小石榴籽宣講團的小講解員們用清晰生動的語言,引領臺灣教育同仁穿越歷史長河,探尋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參訪團成員感慨道:“這些文化瑰寶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看到它們在這里被精心保護和傳承,讓我更加堅定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這是一次追憶崢嶸歲月、促進心靈契合之旅
在興城古城,參訪團沿著斑駁的城墻,聆聽明清時期的烽火歲月,感受歷史的滄桑變遷;走進大冰溝東北抗日聯軍革命遺址,夏日的林海郁郁蔥蔥,卻掩不住當年的烽火印記。參訪團駐足于將士們曾隱蔽休整的林間營地,看著展區里磨損的斗笠、浸透汗漬的綁腿,重溫他們在酷暑嚴寒交替中與日寇周旋的艱辛歷程,深切體會那份在密林深處、酷暑烈日下從未動搖的信仰與擔當。
在參觀過程中,參訪團成員們被先輩們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浴血奮戰的精神所震撼。他們表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都流淌著中華民族的熱血,將堅定做中華文化的守護者、民族復興的同行者、兩岸和平的捍衛者,為祖國統一、民族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