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鐵“混搭”深度融合 “聯暢”出行便捷路
近日,中國民航局與國鐵集團聯合印發《推進“空鐵聯運”高質量發展重點工作任務清單(2025—2027)》,從設施銜接、服務優化、信息共享等維度打出組合拳,加速推進我國空鐵聯運合作進入新階段,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體驗。
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空鐵聯運正日益成為貫通“天”“地”的核心紐帶。這種創新模式深度融合航空的速度優勢與鐵路網絡的覆蓋廣度,有效破解了單一運輸方式的局限。飛機將旅客快速送達樞紐城市后,高鐵隨即發揮“毛細血管”作用,高效將客流疏散至周邊區域,顯著壓縮“門到門”全程時間。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活躍區域,空鐵聯運已展現出強大的協同效應,為商務往來與產業協同注入了更靈活的交通動能。
當前,我國空鐵聯運正從試點探索邁向規模化發展。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與京雄城際鐵路的立體化換乘設計為旅客創造了更加便捷的出行體驗,旅客經地下直達通道,僅需8分鐘即可實現航站樓與高鐵站的無縫轉換。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以“航空+高鐵+地鐵”的集成設計,實現了日均超3萬人次的高效中轉。
從區域發展角度看,空鐵聯運正在重塑經濟地理格局。機場與高鐵站的有機銜接,使輻射半徑內的中小城市能共享航空樞紐資源,帶動了沿線城鎮的產業升級和商業發展。以鄭州航空港為例,通過無縫對接高鐵網絡,不僅提升了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地位,更促進了整個中原城市群的資源流動。這種聯動模式高度契合我國幅員遼闊的國情,為內陸地區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開辟了新通道。
對于旅客而言,空鐵聯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出行體驗升級。通過手機APP就能完成機票與高鐵票的聯程預訂,安檢互認等便利措施讓中轉時間壓縮至最短。暑期旅游旺季時,家庭旅客可以選擇飛抵區域樞紐后轉乘高鐵前往周邊景點,既規避長途駕車的疲憊,性價比也遠超全程飛行。這種“航空+高鐵”的智慧出行方案,正不斷刷新公眾對傳統交通方式的認知,為旅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旅行體驗。
空鐵聯運的縱深推進,不僅是出行方式的變革,更是交通運輸體系整體優化的強勁引擎。隨著任務清單的落地實施,一個銜接更順暢、出行更高效的空鐵聯運新時代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