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鐵聯運繪就交通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近日,中國民航局與國鐵集團聯合印發《推進“空鐵聯運”高質量發展重點工作任務清單(2025—2027)》,將空鐵協同推向深入,讓交通網絡既便利民生,又賦能發展。
樞紐協同,以緊密聯動打造“路暢其行”。交通樞紐的真正價值,在于讓不同交通方式形成“合力”。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與京雄城際鐵路“同站共建”,旅客下飛機即上高鐵,半小時直達雄安新區,這種“空鐵接力”不是簡單的物理靠近,而是通過打破運營界限,讓跨區域出行效率倍增。上海虹橋樞紐將高鐵、機場、地鐵擰成“一股繩”,日均數十萬人次換乘高效有序,周邊商業因客流匯聚而繁榮,這正是“樞紐聯動”帶來的民生便利與經濟活力。沈陽南站通過地鐵2號線南延線與桃仙機場快速接駁,長春龍嘉站以300米連廊實現“出高鐵即進機場”,14分鐘直達市區的高鐵班次,讓去機場從“麻煩事”變成“輕松事”。這些實踐證明,當高鐵的“網絡優勢”與航空的“遠程優勢”深度融合,不僅能縮短旅客的換乘時間,更能拉近城市間的時空距離,讓“說走就走的出行”成為常態。
服務升級,以需求導向提升出行“幸福指數”。空鐵聯運的服務創新,始終圍繞群眾“便利出行”的核心需求。長春龍嘉站為特殊旅客開辟“綠色通道”,提供“手遞手”換乘服務;12306系統實現“一單支付”全程票務,讓無陪老人不再慌于找路,普通旅客不必重復購票——這些細節雖小,卻精準解決了換乘中的“堵點”,讓出行更有溫度。深圳優化安檢流程為旅客節省30分鐘,為商務出行搶出“黃金時間”;西安推出“空鐵+景區”聯程票,讓游客少了繁瑣手續、多了游玩興致。這些實踐的共通之處,在于跳出“只算運輸賬”的思維,轉而計算“群眾便利賬”。當交通服務從“滿足基本出行”升級為“創造美好生活體驗”,自然能贏得群眾的真心認可。
動能聚合,以要素流動激活區域“發展活力”。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通過空鐵聯運吸引300余家企業入駐,臨空經濟區活力迸發;上海虹橋樞紐因交通便利成為會展經濟核心,帶動周邊產業升級,生動印證了“交通暢則產業興”的規律。在東北,沈陽的空鐵聯運讓游客“一站式”直達冰雪景區,長春龍嘉站每天轉運上萬人次往返,讓東北的冰雪、文化資源“串珠成鏈”。這種流動的價值,不僅在于運送旅客,更在于讓人才、資金、技術跟著“跑起來”,讓每個城市的“核心力”匯聚成區域發展的“驅動力”,最終讓更多地方、更多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當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與京雄城際鐵路實現“空地接力”,當上海虹橋樞紐讓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當沈陽南站與桃仙機場借地鐵織就“快速通道”,當長春龍嘉站以連廊打通“最后百米”……從“清單”到“落地”,空鐵聯運的每一步探索,都踐行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隨著相關任務的推進,必將有更多“便利出行”的場景、更多“因路而興”的機遇,讓交通網絡真正成為連接民生幸福與發展未來的黃金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