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鐵路風景】井下清淤戰暑汛
盛夏的遼東地區,降雨和高溫天氣輪番上陣。
“下井的時候注意腳下安全,最近蚊蟲多,大家要做好防護。”近日,烈日炙烤著大地,在沈丹線145公里處,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丹東工務段丹東橋隧車間鳳城維修一工區職工要對平改立旁的泵井房進行清淤作業,工長羅軍正在進行作業前的提示和分工,“一會兒我先下去,韓偉負責照明,剩下的人配合完成淤泥的吊裝和傾倒。”
泵井內清污是該工區每年進入汛期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沈丹線依山而建,所經之處多為丘陵地形。到了雨季,平交道口的下穿橋洞容易積水,需要用水泵將積水抽進泵井房再經由排水溝排出,確保橋洞安全通暢。倘若淤泥和雜物過多,泵井便不能正常作業,影響汛期行車安全。
“嗡嗡嗡……”隨著低沉的泵井電機工作聲響起,泵房里的水位快速下降。“可以下去了。”橋隧工韓偉舉著照明燈,在確認好井下情況后,抬手切斷泵房電源,向門口大聲喊道。
站在門口的羅軍已經換好涉水褲,小心地跨過圍欄,牢牢抓住嵌在泵房一側的扶梯,一步步向井底走下去。
“劉達,可以把鐵鍬和桶吊下來了。”到達井底的羅軍沖著泵房上面的工友喊道。泵井房底部滿是淤泥和積水,他艱難地走到泵井的入水口處,用鐵鍬清理堆積過濾網上的淤泥和雜物。
泵房的面積很小,只能容納負責照明的韓偉,負責吊裝工作的劉達、呂振鵬和高洪鐵都需要在泵房外頂著烈日作業。井下是陰冷刺骨的積水,泵房外是火辣辣的日頭,完成一次清淤作業,職工要面臨的是“冰火兩重天”的考驗。
“沉著呢,悠著點。”在井底清淤的羅軍已經裝滿了大半桶的淤泥,他招呼著井上的工友們將桶拉上去。涼氣從腳底穿過厚厚的隔水皮褲,讓羅軍不禁打了個寒戰。齊腿深的淤泥緊緊“咬”住羅軍的雙腿,每挪動一步都需要調動全身的肌肉。
“慢點慢點!”雙手使勁兒拽著牽引繩的橋隧工劉達,與身后的兩位工友默契配合,將沉甸甸的桶拉出井口。他小心翼翼地解開掛鉤,抬著鐵桶將淤泥倒在附近的空地上,又迅速折返回來,把桶送回井下。
“工長,我下去換你吧。”不一會兒,換好涉水褲的劉達主動請纓,“底下寒氣重,再待一會兒腿都僵得不會打彎了。”
幾名職工輪換著下井,經過5個小時的作業,大家清理了近百桶淤泥和雜物,完成了當天的清淤工作。
像這樣的泵井,羅軍所在的班組要在汛期前和汛期中清理9個。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里,他們需要清理近10立方米的淤泥和雜物,而這只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
剛休息一會兒,羅軍就和工友們匆匆趕往下一個作業地點,從潮濕的深井轉戰到烈日下的軌道旁。大家的后脖頸曬得發紅,汗水浸濕了橙紅色的工裝。
不遠處群山環繞。列車伴隨著風笛聲由遠及近,羅軍和工友們退到安全區域,筆直地站立等候。
“看到列車安全通過,我覺得我們流的每一滴汗都是值得的。”羅軍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