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用實力與創新織就幸福網
日前,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在北京落幕,全球60多個國家的目光聚焦中國,中國高鐵再次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截至2024年底,中國高鐵營業總里程達4.8萬公里,超過世界高鐵總里程70%。這一成績,不僅讓中國高鐵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更書寫著“創新為民”的生動故事。
在高寒地帶的速度奇跡,藏著中國高鐵的技術底氣。東北地區的哈大高鐵,是世界高寒高鐵的標志。鐵路人面對嚴寒帶來的技術難題,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自主創新,掌握了高寒高鐵的運營和維護技術,實現了車廂恒溫,攻克了高寒地區高鐵運行的關鍵難題。如今,哈大高鐵全年穩定高速運行,累計運輸旅客超10億人,哈爾濱到大連的時間大幅縮短,讓“冰城”與“濱城”成為了周末鄰居,極大地促進了區域間的人員流動和產業互動,用速度縮短了區域發展差距。
基層創新的“星火燎原”,彰顯中國高鐵的體系活力。在沈鐵沈陽高鐵基礎設施段的車間里,小發明解決了大問題,鋼軌恒溫加熱工具的出現有效提升了加熱穩定性。這些來自一線的創新成果,并非實驗室里的高精尖,而是緊密貼合鐵軌實際需求的實用招。它們充分體現了中國高鐵技術體系的獨特優勢,既有CR450動車組這類代表國家實力的國之重器,也有基層工人智慧結晶的“小改小革”。正是這種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創新緊密結合,創造了領跑世界的中國高鐵。
高鐵網絡的每一次延伸,速度的每一次提升,安全的每一份保障,背后都閃耀著新時代鐵路人奮斗的身影。鐵路人用智慧攻克技術壁壘,用汗水守護鋼鐵長龍,用情懷服務發展大局。正是這千千萬萬“鐵肩膀”的合力支撐,織就了中國百姓的幸福網。
世界高鐵大會上,“福!薄败败啊眰鬟f著中國高鐵的人文關懷。從哈大高鐵上旅客的燦爛笑臉,到創新工作室里工人揮灑的辛勤汗水,再到中歐班列上滿載的發展希望……中國高鐵的硬核實力,最終都落在“讓旅客出行體驗更美好”的服務初心上,不斷以鋼鐵般的堅實臂膀托舉著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為世界交通發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中國方案”。這,正是中國高鐵最動人的硬核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