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追趕到領跑,中國高鐵展現“硬核”實力
近日,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在北京圓滿落幕。自1992年國際鐵路聯盟(UIC)發起并主辦這一盛會以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已歷經二十余載,每2至3年舉辦一屆,成為全球展示和交流高速鐵路發展成就的重要平臺。今年,恰逢世界鐵路誕生200周年,大會選址北京,無疑是對中國高鐵在世界高鐵發展歷程中卓越貢獻的高度認可。
從無到有,從追趕到領跑,中國高鐵的發展歷程,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奮斗史。從最初的引進吸收,到如今的自主研發,中國高鐵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實現了從追趕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從高寒技術的顯著成就,如哈大高鐵的安全高效運行,到列車控制技術、高速動車組設計、線路建設與維護等方面的舉世矚目成果,中國高鐵的創新腳步從未停歇。這些創新成果不僅提升了運營效率,更使中國高鐵成為中國與世界連接的橋梁,展現了中國速度與中國智慧。
蘭新高鐵穿越戈壁,探索出了應對風沙災害的“三大法寶”,保障了線路的安全與暢通;哈大高鐵則形成了高寒地區高速鐵路成套技術,實現了冬夏季時速300公里的安全運行。從平原到山地,從水鄉到戈壁,中國高鐵馳騁各方,將天南海北的地域、多種多樣的環境連接起來。從最初的軌道電路到列車控制,再到鐵路智能自動化、鐵路智能運輸系統,中國鐵路始終走在世界前列。自主研發的CR450AF動車組和CR450BF動車組,在第十二屆世界高鐵大會期間備受矚目,標志著中國高鐵科技實現了又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
高鐵時代的到來,讓“千里江陵一日還”不再只是詩人的浪漫想象,高鐵的普及縮短了城市間的距離,促進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和文化的交流融合。截至2024年底,中國高鐵營業總里程已達4.8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里程70%以上,“八縱八橫”高鐵網覆蓋97%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主網道已建成80%。中國高鐵不僅改變了國內交通格局,還積極走出國門,與40余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鐵路合作,足跡遍及亞洲、歐洲、北美洲和非洲,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紐帶。
中國高鐵的創新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高鐵的創新發展也需要中國智慧。世界高速鐵路大會如同一座燈塔,照亮了人類追求更快速、更便捷、更綠色互聯互通的未來之路,中國高鐵不斷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增添更多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