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華文明傳播論文工作坊在大連舉行
中新網遼寧新聞7月20日電 在全球化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下,文明互鑒已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文化支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將中華文明傳播上升為國家文化戰略。為回應時代關切,7月19日,大連理工大學與《新媒體與社會》(CSSCI來源集刊)聯合主辦首屆“中華文明傳播論文工作坊”,匯聚了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全國數十所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中華文明傳播領域的前沿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在會議主論壇上,與會的專家學者從中華文明特性的跨文化誤讀、中華文明的國際傳播研究現狀,以及傳統文化在講好中國故事的當代表達等多重維度切入,系統探討了中華文明創新性的闡釋方法與國際化的傳播策略。此外,部分專家還將視野聚焦于學科建構,反思了傳播學的范式轉換、學術共同體的意識重構、期刊與學科協同發展的路徑,以及人工智能與學術規范之間的新型張力等重要議題。
會議分設了五個平行論壇,將學術報告與現場評議相結合。數十位學者聚焦中華文明傳播領域的多維議題展開了深入對話——從“小紅書”評論區中的文化景觀重構,到YouTube平臺洋網紅視頻的媒介形象研究;從古典文本如《孫子兵法》的海外語境解碼,到外媒中的他者敘事批判;從“郡圃”與新聞的歷史維度,再到“數字敦煌”背后的AI視覺敘事,涵蓋了中華文明傳播領域中的話語生產、經典重構、技術介入等多個維度,勾勒出一幅縱深交織的跨學科知識圖譜。
閉幕式上,與會專家聯合發布了《中華文明傳播研究大連倡議》,提出“構建中國特色傳播理論體系”“推動技術與文化融合創新”“拓寬中華文明國際傳播路徑”“構建中華文明傳播研究共同體”四大核心倡議。《中華文明傳播研究大連倡議》的發布,將會議成果進一步延展至會場外,為后續的傳播研究與傳播實踐提供了明確的行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