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烤”驗下的精準穿行
七月的沈陽,驕陽似火, 34度的高溫天氣已成常態。鋼軌和車輛在灼灼烈日下蒸騰著滾滾熱浪,溫度更是達到了50度。編組場內,2調連結員王華瑞的身影在密布的車廂“森林”中快速移動,摘鉤、連掛,每一個動作都精準有力,汗水早已浸透他明黃色的工裝,緊緊貼在背上。
作為沈大、沈山、沈丹等干線貨物運輸的關鍵節點,一列列滿載煤炭、糧食、工業原料的“鋼鐵長龍”在蘇家屯站集結、分解、重組,駛向全國各地。站場內分類線飽和,車流不息,作業量激增。
26歲的王華瑞,是上行車間經驗豐富的“老資格”連結員。他的核心任務,是根據不斷的調車計劃,跟隨機車在密集的車列中精準取送、編組車輛,并完成至關重要的“連掛”環節——確保車鉤、制動軟管連接萬無一失,再將整列車安全牽引至指定位置。
午后兩點,正是一天中最酷熱的時段。兩條股道間的空氣仿佛凝固,灼熱的氣流從滾燙的車輪與鐵軌縫隙中噴涌而出,形成兩道令人窒息的“熱墻”。陽光直射在金屬車體上,反射出刺眼的白光,手稍一觸碰車輛外殼,便會被燙得縮回。
“穿上像‘蒸籠’,脫了變‘鐵板燒’。”王華瑞抹了一把臉上的汗珠,苦笑著說。再熱,安全規程不容打折:長袖長褲的略顯厚實工裝、絕緣膠鞋、防護手套、安全帽,一樣都不能少——這是防止被滾燙的車體、鐵軌瞬間燙傷或刮傷的最后屏障。一趟作業下來,全身如同水洗,汗水順著褲腳滴落在滾燙的道砟上,瞬間蒸發。為了緩解酷暑,他和工友們只能在作業間隙,猛灌幾口冰鎮的鹽汽水。
“高溫天,金屬熱脹,車鉤對位更得‘嚴絲合縫’;人容易疲勞,注意力更要高度集中。”安全,是王華瑞腦中時刻鳴響的警鐘。每一次連結作業,他都打起十二萬分精神。從車頭到車尾,他一絲不茍地檢查:俯身貼近灼熱的地面,瞇眼細看鉤位是否水平對齊;抬手用力晃動車鉤提桿和鎖鏈,測試其活動性與鎖定狀態;仔細檢查每一處制動軟管連接是否緊密,貫通試驗時“嗤嗤”的排氣聲是否正常有力。“鉤舌鎖閉不到位,高溫下金屬應力變化,隱患更大,絕不能帶‘病’出站!”他反復叮囑自己和搭檔。
“夏天干活,拼的是毅力,靠的是責任心。”王華瑞沿著長長的車列快步行走,步伐略顯沉重卻異常堅定。伴隨著機車低吼和車輪在滾燙鋼軌上的摩擦聲,車鉤緩緩靠近。汗水模糊了視線,王華瑞用力眨眨眼,緊盯著鉤舌位置。就在最佳時機,他果斷、有力地拉動提鉤桿,“咔噠!”一聲清脆的金屬咬合聲響起,在蒸騰的熱浪中,兩節車輛穩穩地“鎖”在了一起。
“最忙的時候,一個班下來,步數輕松過兩萬步,室外連續‘蒸烤’三四個小時是常態。”上行運轉車間調車長權振介紹。為了應對大量出汗脫水,車間在作業點配備了充足的鹽汽水和防暑藥品,連結員們也學會了科學飲水,少量多次。
下午三點半,完成一趟緊張作業的王華瑞回到裝有空調的待業室,仿佛從火爐跳進了冰窖。他摘下濕透的帽子,擰了一把能擰出水的工裝袖子,抓起桌上冰涼的鹽汽水,“咕咚咕咚”一口氣喝下半瓶,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享受著這短暫的清涼。
“上行4道,H84027次車列準備!”對講機里急促的指令再次打破短暫的寧靜。王華瑞沒有絲毫遲疑,迅速整理好裝備,深吸一口氣,推開門,又一次義無反顧地投身于站場那片白花花的、令人眩暈的熾熱之中。他那被汗水反復浸透的身影,在灼熱的鋼鐵軌道間精準穿行,用責任和汗水,守護著鐵路大動脈在炎炎夏日里的安全與暢通,是名副其實的“鋼鐵森林”中的安全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