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妓女-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久久

崔曉鵬:鐵路線上揮灑青春的“鋼軌醫生”

本站 王麗娟

  “天窗命令已下,可以上道!”7月2日7時55分,在京通上行線416公里562米處,赤峰工務段探傷車間探傷四工區的7名職工在執行“雙報告、三方控”后,開始了“天窗”內探傷作業。探傷工長崔曉鵬在隊伍的中間前后照應,35歲的他是這個段干部職工眾所周知的探傷高手。

  在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沈陽局)工務系統鋼軌探傷工職業技能競賽中,崔曉鵬獲2023年獲得“技術能手”稱號,2024年榮獲“技術狀元”稱號。參加工作10多年來,崔曉鵬刻苦學習、鉆研鋼軌探傷技術,堅持學用結合,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奮進中不斷成長,用實際行動踐行崗位初心,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鋼軌醫生”。

  苦練本領強技能

  “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酷暑嚴寒,鋼軌鋪到哪里,咱們探傷就要跟到哪里。鋼軌‘健康’,列車運行才能安全。”2012年,崔曉鵬來到赤峰工務段,成為一名鋼軌探傷工,10多年來,他始終記得師傅的叮囑。

  “曉鵬做事認真,工作不干出個樣來,覺都睡不好。”探傷車間主任王志民說。憨厚老實、不善言談的崔曉鵬,入路以來就愛和自己“較勁”。工作之初,為盡快掌握探傷技術,他成了練功場里的“常客”。為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效結合,他虛心向師傅請教,經常追著師傅刨根問底。工余時,他如饑似渴地研讀《鋼軌探傷工》《超聲波檢測》等專業書籍,補強理論知識。

  驕陽下、夜幕中,重達70余斤的鋼軌探傷儀是崔曉鵬最好的“伙伴”。他推著探傷儀反復練習,很快掌握了儀器的使用技巧。2013年,參加工作僅一年時間,他就取得Ⅰ級探傷資格證,成了一名優秀的執機手。此后相繼考取了Ⅱ、Ⅲ級探傷工資料證,工人技師,成為段里探傷專業的佼佼者。

  “探傷作業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心,要做到‘一點不差,差一點也不行’”崔曉鵬一直這樣嚴格要求自己。

  赤峰工務段管內京通西部線上小半徑曲線較多,鋼軌探傷儀探頭位置稍有偏離,就可能發生漏探。每次探傷作業,崔曉鵬都結合鋼軌實際情況,反復調整探傷儀探頭位置,確保耦合良好,能及時準確檢出傷損。今年上半年,他帶領工區職工共發現魚鱗紋下核傷15處,確保了運輸安全。在一次檢查赤峰運東岔群時,對合金鋼轍叉掃查時,他發現轍叉心拼接處有一處異常波形,大家都認為不是傷,但他堅持選擇相信自己的判斷,經過分析對比,以及多年的判傷經驗,最后判定重傷下線。這顆轍叉換下后拿到段里進行拆解,拆解后和他判斷的一樣,鋼軌側面已經出現了30mm的斜裂紋,正是由于他的專業,和對工作認真的態度,解決了這處重傷,消除了極大的行車安全隱患,確保了線路暢通。

  攻堅克難保安全

  “要想飛得更高、行得更遠,就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知識,在思考與探索中實現自我價值。”崔曉鵬堅定地說。

  2023年,崔曉鵬代表赤峰工務段參加國鐵沈陽局工務系統鋼軌探傷工技能競賽。由于是首次參加國鐵沈陽局級別的比賽,興奮、激動之余,他感受更多的是責任與壓力。為了取得好成績,他堅持每晚學習理論知識到深夜,間休、節假日時間就進行實踐演練。功夫不負苦心人,最終他獲得探傷工個人第二、團體第一的好成績,被國鐵沈陽局評為“青年崗位能手”“尼紅式青年標兵”,獲得國鐵沈陽局先進生產工作者,段十大安全生產標兵榮譽稱號。2024年,經過不斷深化學習,再次參賽的他獲得了國鐵沈陽局“技術狀元”。

  2020年,崔曉鵬開始擔任探傷車間探傷四工區工長。雖然他的技術業務得到大家的認可,但他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他從舊物市場買來收音機、電視機等舊電器,拆裝部件、觀察測量,對照電路圖深入學習電路知識,進一步掌握鋼軌探傷儀原件性能和綜合指標。

  崔曉鵬深知,要提高現場鋼軌、轍叉設備傷損檢出率,發揮“鋼軌醫生”最后一道防線作用,光靠理論知識遠遠不夠,要有“探、照、看、辨、摸、聽”等現場實踐技能。他所在的探傷四工區負責100公里線路、125組道岔、800多個鋼軌焊縫接頭的無損檢測探傷任務。日常探傷作業過程中,除了使用鋼軌探傷儀,崔曉鵬還會手把手指導工友通過聽取手工錘等工具敲擊鋼軌的聲音,仔細辨別鋼軌是否有疑似傷損。像這樣的檢查,一個業務成熟的探傷工至少每個“天窗”要聽上千次。為及時消除鋼軌季節性病害,他們加密探傷周期、確定重點、改進方法,運用儀器與手工檢查相結合的作業方式,提高判傷精準度。

  隨著鐵路發展,跨區間無縫線路越來越普遍,鋼軌的焊頭數量也隨之增加,每個焊頭都需用尺來測量探頭至焊縫距離,區分是焊筋回波還是傷損回波,但這樣不僅浪費工時而且容易漏探。針對這一情況,崔曉鵬通過深入研究,總結出了前后37度探頭標尺直接定位探傷方法,這一方法既實現了對核傷和軌底橫裂迅速定位,又簡便準確,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工友的一致好評。

  言傳身教促成長

  不讓一處傷損漏探,不讓一名工友掉隊。為幫助近兩年新入路青工盡快掌握和使用鋼軌探傷儀,工余時間,崔曉鵬與他們一起到練功場上,現場講解設備原理,手把手實踐教學,并對現場得出的數據進行分析,總結鋼軌孔裂、核傷、焊縫的檢測規律。他還圍繞典型傷損波形數據、截圖及解剖分析情況等,組織探傷工利用車間每月人員集中契機進行集中培訓,分析總結各類傷損發生原因、規律,提高青工對波形回放分析和獨立判傷的能力。

  幾年來,在他的帶領、引導、培養下,工區已有3人擔任探傷班長職務,有1名青工在國鐵沈陽局青工技能競賽中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我們工長總是將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第一次參加國鐵沈陽局比賽就取得了較好名次,我很感激崔工長的無私幫助和傾囊相授。”在國鐵沈陽局第六屆“雙創杯”青年職業技能競賽工務系統探傷工技能競賽中,獲得第四名的的青工何偉感慨地說。

  作業現場是提升技能的重要“戰場”。崔曉鵬帶領探傷工區成員嚴格執行作業標準,認真落實慢走細看認真聽、發現疑點反復校對的工作要求。在今年春運期間,一次通過數據回放,他們發現京通上行304公里600米處的鋼軌接頭有異常波型顯示,由于這個波型平時較為少見,大家議論紛紛,難有定論。崔曉鵬則判定本側三角區有一條有傾斜度的裂紋,如不及時處理,極易引發故障。他立即與線路車間溝通更換,換下鋼軌后,果然發現一條由軌底圓弧處向三角區傾斜的裂紋。崔曉鵬以此為教材,與工友一起探討傷損判斷技能技巧,提升大家對傷損軌的判斷能力。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10多年來,崔曉鵬帶領職工探傷鋼軌里程達1.8萬多公里,檢測出各種鋼軌重傷300余件,從未漏檢誤判。“探傷工要經得住大自然的風霜雨雪,熬得住四季的冷熱交替,一點點給自己的人生增加厚度,路才會走得更遠。”這是崔曉鵬對工作的感悟。他認為自己很平凡,只是堅持比別人多學一點、做好一點、想深一點,對待工作用心、用力、用情,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鋼軌醫生”,無愧于青春,無愧于鐵路事業。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