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肩擔當”點亮鄉村“金色希望”
種谷子,從“看天收、看臉色”到“直接收、價格高”,這一轉變讓尤杖子鄉尤杖子村村民笑容滿溢。國鐵沈陽局幫扶尤杖子村建設雜糧加工廠,是國有企業精準扶貧的溫暖手筆,村民臉上的笑容、樸實的話語,是尤杖子村從谷賤傷農的困境中涅槃重生的生動注腳,遼西大地上也隨之奏響了鄉村振興的激昂樂章。
從“看天吃飯”到“鐵肩賦能”,精準破局讓鄉親們的生活越過越好。尤杖子村地處大凌河流域,沙土地孕育的谷子顆粒飽滿、口感軟糯,但“散、小、弱”的傳統種植模式讓大自然的饋贈無法發揮其“天然”優勢,轉化為鄉親們的生活富足。為讓谷子有“穩定歸宿”,讓鄉親們日子有“踏實奔頭”,鐵路部門駐村工作隊對村內情況進行深入調研,為有效清除商販壓價、運輸損耗、儲存霉變等致富路上的“絆腳石”。“必須建個加工廠!”這斬釘截鐵的決定成為破解產業困局的關鍵密鑰,也為村子帶來變革的曙光。2024年底,鐵路部門果斷投入170萬元資金,一座現代化的雜糧加工廠在尤杖子村拔地而起,為飄搖的“金色”谷子產業筑起了堅實的“避風港”,務實有力的舉措激活了鄉親們的“幸福密碼”。
從“單打獨斗”到“全系鏈條”,精準施策讓鄉親們的錢包越來越鼓。廠子建起來只是起點,如何讓優質小米跨越田埂“走出去”、讓產業鏈條“活起來”,工作隊以精耕細作之態,深耕市場之路,聯系遼寧金火車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接手運營,引入市場活水精準滴灌,企業承諾:優先收購本村谷子,且收購價每斤高于市場價5毛錢!這每斤5毛錢的溢價,是對村民產品最大的認可,也是對村民勞動最好的尊重。依托企業的成熟渠道進行銷售,既解決了加工廠長遠發展的后顧之憂,也解決了村民的銷售難題;既點燃了種植的希望之火,也幫助村子解決了部分就業問題。“挨家挨戶上門”“一次性收購谷子12噸”“短短三天”.。。一項項及時的措施,折射出“鐵路為民”的溫度與擔當。
從“暖心暖胃”到“振興發展”,精準發力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甜。這座傾注愛心、情誼的雜糧加工廠,成為驅動尤杖子村快速發展的強勁引擎,它為村民創造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讓村民的收入渠道得以擴寬;它暢通了農產品的“最初一公里”,讓村民得以“一門心思種好地”;它托起村民“種好糧”的信心,讓那片飽含民生、希望的土地煥發出更大潛能。如今,尤杖子鄉尤杖子村村民的日子,就像那熬得越來越濃稠、越來越香甜的小米粥,暖胃,更暖心。尤杖子村的華麗蝶變,是鐵路部門精準幫扶的生動實踐,深刻詮釋了國鐵企業服務國家、服務民生的責與擔當。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旺則日子旺,鐵路部門用力用情耕耘鄉村沃土,譜寫鄉村振興的動人篇章。
回蕩在鄉村大地上隆隆的機器轟鳴聲,是產業興旺的脈動,是振興發展的心跳,更是中國鄉村在新時代奔向富裕的鏗鏘足音。期待中國鐵路,繼續帶著中國智慧和中國溫度,深挖各地稟賦資源,激活更多鄉村的“金色希望”,以“鐵肩擔當”讓共同富裕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