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大考” 鐵路用心書寫暑運答卷
七月的沈陽站,候車室里孩子的笑聲、行李箱的滾輪聲與廣播里的車次提醒交織成熱鬧的交響曲。暑運不只是客流數(shù)字的疊加,更是鐵路人用專業(yè)與溫度寫就的一張答卷。鋼軌延伸到哪里,責任就覆蓋到哪里。鐵路人在這個夏天的忙碌身影,正是這份信念最鮮活的注腳。
應對暑運高峰,先要答好運力考卷。面對學生流、旅游流、探親流三路疊加,鐵路部門火力全開,在加開的84對臨客里,藏著調(diào)度的智慧,北京方向的21對高速列車,銜接的是游子歸家的期盼;長春至呼和浩特的首開列車,承載的是草原之旅的向往;就連恢復的2對淡季停運列車、延長的3對運行區(qū)段,都像精準對接的榫卯,讓每一份出行需求都能找到對應的車次。1319.3萬人次的發(fā)送量背后,是鐵路部門對客流規(guī)律的預判,對運力資源的精細調(diào)配——就像調(diào)度臺上的信號燈,始終為旅客照亮“走得了、走得好”的路徑。
運力是骨架,服務是血肉。鐵路的服務從不是千篇一律的流程,而是對不同需求的精準回應。沈陽站無障礙衛(wèi)生間的救助響鈴,響起時總伴隨著最快的腳步聲;錦州站“丹丹”愛心服務臺的輪椅,早已熟悉老年旅客的步態(tài);沈陽客運段的遠程醫(yī)療救助系統(tǒng),讓列車上的突發(fā)狀況有了及時的保障。更動人的是那些藏在細節(jié)里的溫暖,大連客運段普速列車上的便民百寶箱,充電寶、雨衣隨時待命;為老年旅客準備的低糖低鹽餐食,裝著對健康的牽掛;童趣禮包里的玩具,總能讓哭鬧的孩子安靜下來。這些服務堅守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承諾,讓每個群體都能感受到出行的尊嚴。
服務的提升,離不開硬件的托底。沈陽站候車室里新增的五孔插座,長春站的7組免費充電島,看似細小的改動,卻滿足了旅客最日常的需求。改造后的衛(wèi)生間里,熱水洗手池的溫度、干手器的風速,經(jīng)過了反復調(diào)試;長春西站試點的高鐵寵物托運業(yè)務,讓“毛孩子”也能體面出行。這些設施升級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打磨服務細節(jié),只為讓候車室真正成為暖心驛站。
支撐這一切的,是一支支隨時待命的隊伍。沈陽站新招聘的14名服務人員,長春站青年黨員組成的“雷鋒便民服務隊”,錦州站經(jīng)過禮儀培訓的客運人員,他們是暑運里最活躍的主力軍。當青年黨員突擊隊在大客流中疏導秩序,當“雷鋒服務隊”幫旅客扛起沉重的行李,當客運員用最溫和的語氣解答重復的問題,我們看到的是鐵路人代代相傳的責任與擔當。
當旅客們平安抵達目的地,那些精準調(diào)度的列車、溫暖伸出的援手、悄然升級的設施和默默守護的身影,共同匯聚成這個夏天最動人的民生圖景。在暑運這場運力大考里,國鐵沈陽局以運力為筆、服務為墨、設施為紙、安全為硯,奮力書寫著“人民鐵路為人民”的生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