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暴雨賽跑 鐵路人筑牢汛期運輸安全屏障
近期,我國多地進入汛期,強降雨天氣頻繁來襲,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交通運輸帶來了嚴峻挑戰。7月24日至26日,國鐵沈陽局管內赤峰、通遼等地遭遇強降雨,京通、通霍等主要線路受到影響。面對雨情汛情,鐵路部門迅速行動,積極應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的責任與擔當。
面對強降雨可能帶來的危害,國鐵沈陽局展現出了高度的前瞻性和行動力。提前研判防洪形勢,實時掌握雨量,為后續的應對措施提供了有力依據。在赤峰、通遼等強降雨地區,鐵路部門秉持“超前防、主動避、有效搶”的工作原則,前瞻性舉措既彰顯了對旅客安全的高度負責,也為應對自然災害提供了寶貴經驗。
當強降雨來襲,通遼、赤峰工務段迅速啟動防洪應急預案,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包保干部下沉包保車間,加強現場指揮和監督;強化值班盯控,確保信息及時傳遞,問題及時解決;增派巡檢力量,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角落;優化添乘檢查排班,合理安排軌道車停留位置,保證應急處置力量隨時待命。針對水害線路,工作人員迅速抵達現場,全力疏通排水、清理淤積物、加固路基,他們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只為盡快恢復線路的安全暢通。這些一線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是保障鐵路運輸安全的堅實基礎。
除了工務部門,電務部門也積極行動起來。通遼電務段加強雨中、雨后設備巡查,重點排查電纜路徑等關鍵部位,提前做好應急準備。赤峰西信號車間成立防洪搶險隊,先后出動67人次,晝夜奮戰搶修受損設備,并對重點部位電纜進行看護值守,這一系列的細致工作,確保了這些關鍵設備在惡劣天氣下的穩定運行,為鐵路運輸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這次應對強降雨的過程中,國鐵沈陽局各單位之間的協同合作、緊密配合,形成了強大的工作合力。這種協同作戰的模式,不僅提高了應對災害的效率,體現了鐵路部門高度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更體現了鐵路部門在關鍵時刻的責任擔當和為民情懷。
當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洪關鍵期,鐵路部門需持續總結實踐經驗,進一步健全應急預案與工作機制,強化技術防控,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也期盼社會各界能給予鐵路部門更多理解與支持,攜手筑牢交通運輸安全暢通的防線,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