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妓女-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久久

軍魂永駐鐵路線 初心不改寫忠誠

本站 馬莉昕

  生命中有了當兵的歷史,就深深鐫刻了軍人作風、軍人精神、軍人信仰,鼓舞著他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崗位上,砥礪奮進、無私奉獻,繼續出色工作、活出精彩人生。沈陽機務段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曾經身著戎裝,保家衛國,如今在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讓我們一起走近“最可愛的人”。

  動車運用車間指導司機趙堃:鋼軌為弦守初心

  趙堃,中共黨員,1987年生,2004年入伍,2006年入路。從部隊到鐵路,他始終以軍人標準丈量責任。初任學習司機時,每日跟車實操超10小時,2013年成為機車司機后,累計安全行車1000余趟。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主動請纓執行物資運輸任務,連續60天值守一線。2024年國鐵集團技術表演賽中,創新運用"戰術沙盤"思維備賽,獲"全路技術能手"。現作為預備指導司機,每日通過應急指揮臺積極應對解決線路上的疑難雜癥,用耐心和細心,協助線上司機將旅客安全送到千萬家……2024-2025年連續獲評集團公司、段"先進生產者"和段“優秀共產黨員”。他說:"軍裝在身是責任,脫下軍裝是傳承。"

  救援車間救援起復工劉業:烈火丹心鑄鐵軍

  劉業,中共黨員,1987年生,2009年入伍,2012年入路。服役期間參與抗洪搶險等12項重大任務,獲"優秀士兵"等榮譽。轉業后主導研發救援設備改造方案2項,制作教學課件22項。在"2.8"任務中,連續30小時在狹窄空間操作設備,把幾百斤的設備一點點的推進起復地點。2015-2025年累計獲評段級榮譽15項、局級榮譽8項,2023年獲"全路技術能手"。他帶領班組實現"零事故"救援紀錄,用行動詮釋"救援就是打仗"的軍人本色。

  救援車間救援起復工張凱:隧道里的鐵血指揮官

  張凱,中共黨員,1983年生,2000年入伍,2012年轉業。軍旅生涯獲"紅旗車駕駛員"、"優秀士官標兵"等榮譽,轉業深鉆本職專業技能,2023年獲"全路技術能手"。在"2.8"任務中,他連續30小時指揮作戰,在狹窄隧道內徒手調整復軌器,泥漿裹滿作戰服仍死守車鉤處;"7.28"任務中,他創新"軌道小車搶運法",帶領黨員突擊隊1小時內搶運近2噸工具,使線路提前2小時開通。日常管理中,他提倡一點不差,差一點也不行的小東精神,不斷創新班組管理,把作業安全無小事落到實處,不斷攀登班組建設新臺階。他說:"從駕駛戰車到指揮救援,變的是戰場,不變的是打勝仗的信念。"

  救援車間救援工孫勃:抗震英雄再立功

  孫勃,中共黨員,1979年生,1997年入伍,2014年轉業。16年的軍旅生涯曾參與98抗洪搶險任務、汶川抗震救災、進藏醫療保障任務,榮立個人三等功三次,獲"抗震救災英雄集體"、獲優秀士官標兵、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轉業后積極投身鐵路事業,他在救援事故現場及救援演練中沖鋒在前、苦活、累活、臟活搶著干,在"6.20"任務中,克服個人困難,連續36小時參與救援。2014-2025年獲評"抗擊疫情先進個人"等榮譽9項,他說:"軍人的勛章,是人民給的。"

  沈北整備車間外勤司機楊亞斌:綠色身影保暢通

  楊亞斌,預備黨員,1987年生,2004年入伍,2008年轉業入路。整備場18年如一日,累計完成機車轉線12000余次。他于2024年被集團公司評為先進生產者。在今年4月的一場暴雨中,5分鐘完成備用機車調派,保障了機車正點出庫,維護了機車整備秩序。楊亞斌常穿的"軍綠背心"成為整備場標志,他憑借著“召之即來,戰之必勝”的信念,用行動捍衛鐵路運輸安全的幕后防線,他說:“軍人的使命永遠不會因為環境的改變而終結!“。

  沈北整備車間調度長吳超:雷達眼里無隱患

  吳超,中共黨員,1982年生,2003年入伍,2007年入路。多年來一直堅守初心使命,以復轉軍人的正面形象堅守在整備一線,用匠心守護機車安全。工作中,吳超嚴格落實崗位職責,憑借精湛的技術和敏銳的洞察力,僅今年上半年發現機車故障79起,搶修頭燈等故障12件。2023-2025年連續獲評段"優秀共產黨員"、帶領班組獲"先進班組"。他說:"戰場從槍炮換成了機車,但雷達兵的本能不會變。"

  沈陽運用車間副司機劉濤:平民英雄三度救人

  劉濤,中共黨員,1989年生,2007年入伍,2010年入路。劉濤同志始終牢記軍人使命,把部隊的優良作風融入日常工作與生活,2021-2024年先后救助走失老人2次、撲滅電動車火災1次。他用一次次挺身而出的瞬間,證明了軍人的底色從未因退伍而褪去,用實際行動讓“軍人”二字在平凡生活中熠熠生輝。他說:"救人是本能,更是軍人的條件反射。"

  沈陽運用車間山海關車隊副司機張楚楓:飛身救人的鐵道衛士

  張楚楓,中共黨員,1990年生,2008年入伍,2014年入路。2025年5月飛身救下輕生女子,待群眾報警、民警到場處理后,他才默默離開。事后有人問他怕不怕,他說:“在部隊時班長就教過,見人有難不伸手,那才丟軍人的臉。”他還是個熱心腸,松動的桌椅、堵塞的管道經他之手都恢復如初。從軍營到車間,他用行動詮釋著“退伍不褪色”,讓軍人的擔當在平凡崗位上熠熠生輝。

  沈陽整備車間保養員高健:雪夜中的鐵甲戰士

  高健,1986年生,2008年入伍,2011年入路。退伍后,高健憑借著“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軍人本色,迅速適應了新崗位,成長為技術精湛的檢查保養員。遇到急難險重任務,他總是第一個沖上前。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寒夜,車間緊急通知專運機車整備,道路積雪難行,他徒步數公里趕到車間,和同事們一起奮戰到天亮,確保專運機車車按時出庫。

  沈陽整備車間機車檢查保養員張乘海:退伍轉崗匠心鑄骨干

  張乘海,1989年生,2008年入伍,2011年入路。退伍后來他到沈陽整備車間成為了一名機車檢查保養員。新的崗位帶來了全新的挑戰,但他沒有絲毫退縮。為了盡快掌握專業技能,張乘海白天跟著師傅在現場實操學習,晚上抱著專業書籍苦讀到深夜。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就虛心向同事請教,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憑借這股子鉆研勁,他逐漸成為班組里的業務骨干,多次出色完成春運暑運、防洪防汛、秋整防寒、專特運機車整備等重點任務。

  從雪域高原到渤海之濱,從駕駛艙到救援現場,這群退伍軍人用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證明,軍人的勛章,不在肩章,而在人民群眾心中;軍魂的傳承,不在口號,而在每個堅守的日夜。他們以鋼軌為弦,以初心作箭,在萬里鐵路線上續寫著新時代的忠誠篇章。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