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一行精一行的跨界“鐵擔當”
唐文博,沈陽電務段裕國信號車間直通場工區副工長,中共黨員。從客運列車員轉崗到電務系統的5年間,他憑借"干一行精一行"的執著,獲得了段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帶領班組連續2年實現設備零故障,成為車間青年職工的成長標桿。
從"門外漢"到"信號工"的蛻變
2019年10月,唐文博從沈陽客運段轉崗到沈陽電務段成為裕國信號車間的一名信號工。時光須臾整五載,他堅毅的目光仍同當初轉崗時一樣,充滿著對鐵路信號工作的赤誠與熱愛。改變的是他已從一名青澀的職場新人成長為合格的信號工。轉崗第一年,為了快速提升專業技能,唐文博白天跟在師傅后面當“小跟班”,隨時虛心請教學習,晚上回到家就一個人翻看《技規》《維規》《作業指導書》學習理論。憑著這股愛學習、肯鉆研的勁兒,他很快掌握了道岔調整、電氣特性測試等基本操作技能。同年,他開始參與到沈山線集中修、沈金線道岔大修,不僅得到了電纜下放、箱盒安裝配線等施工方面的技能鍛煉,軌道標調、外鎖閉道岔安裝、箱盒油飾等日常維修經驗也得到了進一步豐富。
從“信號工”到“信號班長”的跨越
2023年3月,唐文博在裕國信號車間直通場工區擔任副工長,開始全面接觸現場維修作業。電務信號維修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專業性、技術性、嚴謹性都非常強的工作,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嫻熟的實作經驗才能解決日常設備維護檢修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當時恰逢沈山線集中修和春檢重點工作全面展開,裕國站區“天窗”基本都在早4時至7時和晚16時至19時兩頭進行,每次“天窗”作業結束后,還要繼續跟蹤室外設備變化,與工務、車務協調,研究次日工作計劃和作業項目,提前做好集中修施工準備,經常半夜11、12點才睡覺,凌晨3點又起床參加天窗。就這樣連續奮戰了1個半月,一直堅持帶領工區職工完成了直通場站、上到達站20余組道岔破底清篩和脫桿搗固以及2個站35架信號機超期燈泡更換工作。為了保證集中修和重點工作同步完成,他從集中修開始前提前調查工作量,將重點工作、檢修任務、配合工作量進行合理安排,在保證配合工作完成的情況下,全面完成了轉轍機檢修、軌道電路檢修、信號機檢修等維修重點工作。同時針對基本軌橫移、尖軌上翹、爬行等問題,積極與工務部門聯系,共同完成更換50組道岔大軌撐、30組鋼軌絕緣和楔鐵落底整治等任務。
從“信號班長”到“師傅”的升華
作為一名信號班長,唐文博經歷了從普通信號工到班長的蛻變,如今又站在了新的起點—成為一名師傅,肩負起培養新一代信號工的重任。他深知,師傅不僅是技術的傳授者,更是徒弟們職業生涯的引路人。第一次以師傅的身份面對新入職的信號工時,唐文博的心情既緊張又興奮,他從基礎講起,耐心地講解設備原理、操作流程,把手地教他們如何排查故障。他深知,這些年輕人就像曾經的自己一樣,需要時間去適應這份復雜而精細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唐文博始終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無論是烈日下的設備巡檢,還是深夜的故障搶修,都沖在最前面。用實際行動告訴徒弟們,信號工的責任不僅僅是完成任務,更是守護每一列火車的安全通行。有一次,徒弟們遇到一個棘手的故障,嘗試了多種方法都無法解決。唐文博帶著他們重新梳理問題,從最基礎的電路原理開始分析,最終找到了問題的根源。那一刻,徒弟們的眼中充滿了敬佩與自信。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師徒之間信任與傳承的勝利。從“信號班長”到“師傅”,唐文博不僅在傳授技術,更在傳遞一種精神——對工作的執著、對技術的鉆研以及對責任的堅守。他希望徒弟們能在未來的道路上,不僅成為技術過硬的信號工,更能成為像自己一樣,愿意為鐵路事業奉獻一生的鐵路人。
從客運服務者到電務守護者,唐文博用五年時光詮釋了新時代鐵路人的擔當。正如他筆記本扉頁所寫:"信號燈亮起的每個瞬間,都是鐵路人寫給安全的詩行。"這位信號班長,仍在用精益求精的匠心,續寫著屬于沈電人的安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