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暑運 美好肆意
暑運的站臺,人潮如季風掠過,旅客似江河奔涌,飛馳的列車,將千萬張燦爛的笑臉,編織進“流動中國”畫卷。暑運過半,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已高達4億人次,同比增長4.8%。數字背后,是研學少年追逐星空的足跡、銀發族重拾青春的旅程、親子家庭歡聚的笑語,也是鋼鐵巨龍書寫新時代出行篇章的直觀體現。
這個暑運,鋼軌上的中國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沈陽鐵路“阿爾山號”旅游專列滿載著歡聲笑語,南昌車站的電子屏滾動播放著八種語言的歡迎詞。流動的不僅是人群,更是希望。每節車廂都跳動著發展的脈搏,每個站點都綻放著開放的胸懷。這綿延4.8萬公里的高鐵網絡,正煥發著新時代“流動中國”的蓬勃活力。
面對暑運期間激增的客流需求,鐵路科學調配運力,織密出行網絡,以加開臨客、夜間高鐵、動車組重聯、增設旅游專列等方式全面緩解暑運客流壓力。從智能溫控到站臺降溫系統,讓科技與溫情同行,將服務升級貫穿到每一個細節:沈陽站的銀發服務崗里,老花鏡與輪椅靜候著需要;母嬰室的童謠聲與圖書角的翻頁聲,合奏出溫馨的候車時光。面對天氣的炎熱,鐵路充分發揮科技賦能作用:南京站自動噴淋系統揮灑清涼,為站臺繪就彩虹;武漢站的智能調光膜將烈日溫柔過濾,把候車區變成光影藝術館;而動車組里那精準調控的微風,恰似為每位旅客量身定制的夏日私語。
為保障暑運期間旅客出行的平安有序,鐵路不斷完善車站服務設施。從隨處可見的免費充電樁、方便實用的自助打包臺,到無障礙衛生間內貼心設置的救助響鈴系統;從對特殊重點旅客全方位、多層次的關愛,到新增的防暑降溫藥品和常用藥品,每一項細微之處的改進,都是對旅客需求的精準洞察與積極回應,這些貼心的服務舉措,不僅提升了旅客的出行體驗,也充分展現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服務初心。
從綠皮車的悠長汽笛到復興號的追風逐電,從徹夜排隊的購票長龍到指尖輕點的電子客票,上億人次的出行軌跡在神州大地上繪就出流動中國的蓬勃活力。在這個熱情似火的季節,鐵路用智慧和擔當架起了一條條涼爽、舒適、安全的鋼鐵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