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守護大鄭線
今年剛滿40歲的趙紅彬是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公司阜新工務段“大鄭線上好工區”孫家線路工區的第二十二任工長。孫家線路工區始建于1948年,60多年前,孫家工區“18條好漢”憑著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徹底根治了沙、草、水、凍“四害”,使管內10公里線路成為全路聞名的優質線路,1963年被鐵道部命名為“大鄭線上好工區”,成為全路的一面紅旗。
2018年,當32歲的趙紅彬從房產段轉崗到阜新工務段時,面對的是完全陌生的鋼軌、道砟和搗固鎬。面對全新的工作崗位,他沒有絲毫畏懼,而是對孫家工區第十八任工長、時任彰武線路車間黨支部書記的程國棟說:“孫家工區和孫家精神我耳熟能詳,我知道孫家工區管線長、任務重,我不怕,就讓我去孫家工區鍛煉吧!”就這樣,趙紅彬主動請纓來到了孫家線路工區,他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參加線路搗固施工時,他干了不到20分鐘就滿頭大汗,手里的電動搗固鎬也握不住了,虎口更是震得生疼。那陣子他又急又累,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唯有暗下決心:“既然選擇了孫家,就一定要干好,不能給孫家這面旗幟抹黑!”那段時間,趙紅彬白天盯在現場,仔細觀察老職工作業的一招一式,學習經驗技巧,晚上埋頭苦讀《修規》、《技規》。憑借肯吃苦、好琢磨的勁頭,他很快從一名小白成為了工區生產骨干,無論維修還是施工,大活還是小活,他都得心應手,樣樣拿得起來。2024年,經過組織考核,趙紅彬順利接過孫家線路工區第二十二任工長的接力棒。
孫家線路工區管轄的大鄭線,設備服役年限長、地質條件復雜、運輸任務極其繁重,面對老設備的新問題和冬季凍害防治等“老大難”問題,趙紅彬總說:“老設備有新問題,老辦法也要換新思路。”在大鄭線復線和電氣化改造后,趙紅彬帶領職工引入軌道檢查儀等智能設備,建起“數據采集—智能分析—精準整治”閉環體系,將線路養護從“經驗型”推向“數字化”。目前,孫家線路工區所管轄的大鄭線設備質量不斷提強,其中上行線設備TQI數值遠遠優于標準值。這一數據的背后,是趙紅彬將“一心撲在線路上,一絲不茍嚴要求,一分錢掰成兩瓣花”的“三個一”精神融入工區日常的結果。為提升工區職工技術能力,趙紅彬組織工區常態化開展“每日一練(單項技能實操)、每周一比(班組競賽)、每月一評(設備質量分析)”,確保全員“熟讀新規章、熟記新標準”。從人工搗固到智能養護,變的是技術手段,不變的是“嚴上加嚴、好上加好”的精神底色——正如孫家工區的職工們所說:“工區的線路,每一米都經得起‘放大鏡’檢驗。”
“記得去年深冬,為消除一處因凍脹引起的細微軌向不良,趙工長帶我們冒著零下二十多度的嚴寒,反復測量、精細撥道,雙手凍得通紅,哈氣在睫毛上結霜,但他毫不在意,直到把這處病害處理完畢。”孫家線路工區職工董立峰說。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這是趙紅彬對自己的要求。無論是凌晨的緊急搶險,還是持續多日的大型施工,無論是嚴寒中的螺栓涂油,還是酷暑下的線路撥接,他都第一個沖在前、干在先。2024年迎戰臺風“格美”,他帶領職工連續72小時堅守崗位,保障了1200余趟列車安全通行。今年春運期間,孫家線路工區管內降雪頻繁,阿爾鄉站遭遇大雪,他帶領職工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除雪,在沒過褲腿的積雪中,一待就是24小時……這就是趙紅彬,臟活累活搶著干,技術難題帶頭攻,安全風險親自查。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職工:跟我上!這比任何動員都更有力量。
趙紅彬常說:“咱們趕上了鐵路改革發展的好時代,所以孫家‘三個一’精神這個‘傳家寶’更不能丟,要好好傳承發揚。我們守的不只是線路,更是一代代孫家人的初心。”如今,孫家線路工區已累計獲得全國、全路、全局等榮譽200余項,趙紅彬也先后榮獲“優秀共產黨員”“先進生產者”等諸多榮譽稱號,這位孫家線路工區第二十二任工長,正用實際行動帶領職工為孫家續寫著新的故事,讓“大鄭線上好工區”的旗幟,在新時代愈發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