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逆行守防線 防洪一線鐵擔當
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正是防洪最吃緊的時候。近日,蒙東地區暴雨如注。赤峰工務段調度指揮中心里,“四合永線路車間張三營工區雨量計達到出巡值,已經出巡”的指令剛落,身著雨衣的巡檢人員已踩著積水沖向線路——這是國鐵沈陽局應對強降雨時,無數“逆行”場景中的一個。當赤峰、通遼等地遭遇持續暴雨,京通、通霍等鐵路線面臨考驗,鐵路人用“守防線”的執著與“鐵擔當”的堅毅,為萬千旅客筑牢了出行安全的屏障。
逆行,是向著最危險處的沖鋒。暴雨中最動人的身影,莫過于那些與雨勢賽跑的鐵路職工。工務系統職工扛著鐵鍬蹚過沒過腳踝的積水,徒手清理堵塞的排水口,任憑雨水灌進衣領;電務系統搶險人員,在泥濘里晝夜巡查電纜徑路,手電筒的光柱劃破雨夜,守護著鐵路的“神經脈絡”。他們不是不懂得危險——暴雨可能引發路基坍塌,積水下藏著未知的隱患,但“線路安全”四個字,讓他們毅然轉身,向著風雨最急的地方走去。這種逆行,不是魯莽的沖鋒,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責任:鐵路人多前進一步,旅客的安全就多一分保障。
防線,是織在每道環節里的縝密。“守防線”從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從雨前到雨后的閉環守護。大雨來臨前,鐵路部門已將責任壓實到“最后一公里”:包保干部下沉車間盯控,軌道車提前停在關鍵點位待命,雨量計數據實時傳輸到調度中心;暴雨來襲時,工務段搶通排水、加固路基,電務段排查設備、守護電纜,各部門像齒輪般精準咬合;雨勢減弱后,巡檢仍在繼續——這種“超前防、主動避、有效搶”的機制,讓“防線”既有硬度,更有韌性,讓鐵路在暴雨中穩如磐石。
擔當,是寫在安全暢通里的答案。“鐵擔當”從不靠豪言壯語彰顯,而要用“安全”二字來檢驗。當暴雨導致部分路段出現險情,鐵路部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用最快速度搶通線路;當旅客擔心行程受阻時,調度中心早已做好列車運行調整,用精準信息傳遞安心。那位在雨中加固路基的老職工話語樸實:“咱干鐵路的,就是要讓列車跑得穩、旅客坐得安。”這種擔當,藏在軌道車連夜搶修的燈光里,藏在搶險人員沾滿泥漿的工裝上,更藏在暴雨過后列車準時發出的鳴笛聲中——所謂“出行無憂”,不過是有人在風雨里替你負重前行。
雨過天晴,那些在暴雨中逆行的身影,或許已默默回到崗位,但他們用堅守寫下的答案卻格外清晰:鐵路職工刻在職業基因里的這份“鐵擔當”,就是在每一次風險來臨時,都能筑起的最可靠防線;就是把“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承諾,化作雨中不退的堅守、汛前周密的布控、災后及時的暢通。這種擔當,既是鐵路人的初心,也是萬千旅客心中最踏實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