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西教育蝶變:從“補齊空白”到“全鏈升級” 沈陽市第三十一中學中德園校區正式交付
中新網遼寧新聞8月8日電(記者趙桂華)備受關注的沈陽市第三十一中學中德園校區,8月8日上午正式落成交付。
中國新聞社記者由現場獲悉,這所現代化校園歷經一年緊張施工,最終如期建成投用,不僅填補了經開區中德園地區公辦高中的空白,更與2024年同步交付的初中部校區形成“雙校協同、學段銜接”的發展格局,自此經開區構建起從幼兒園到小學、初高中的全鏈條教育體系,為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

高標建設筑基石 優質資源惠民生
藍圖繪就,實干為要。作為鐵西區著眼長遠發展、科學擘畫教育藍圖的關鍵實踐,沈陽市第三十一中學中德園校區是優化區域教育布局、補齊優質高中資源短板的重點工程。校區規劃36個教學班,新增學位1800個,首次實行全寄宿制管理。校園配備先進的數字化教學系統、多功能報告廳、高標準體育館、舒適的學生宿舍及環保設施等,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為學生營造出兼具濃厚學習氛圍與溫馨生活溫度的成長空間。
依托31中學雄厚師資,新校區組建起一支教學經驗深厚、業務能力卓越的教師隊伍,為教育教學質量提供堅實保障。以“雙校區協同發展”為引擎,遵循“一校、兩址、三統一、四助力、五融合”的辦學理念,學校致力于為學生打造“沉浸式、個性化”學習環境,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此發現潛能、成就夢想,成為凝聚全區人民期盼的現代化學府,推動區域教育布局實現歷史性突破。

持續投入強布局 全域均衡促升級
近年來,鐵西區持續加大教育投入,近五年累計投入18.8億元,高標準新改擴建現代化中小學校及幼兒園50余所,其中40所已投入使用,新增公辦學位三萬余個,有效緩解了學位緊張問題。在經開區,勛望小學、應昌小學等優質教育品牌相繼入駐,與杏壇中學、清樂中學等共同構建起從幼兒園到初中的完善教育鏈條,如今沈陽市第三十一中學中德園校區的加入,更實現了基礎教育全學段優質資源覆蓋。

以4中、31中學兩大教育集團為引領,鐵西區通過“名校帶動”“學區聯盟”等特色模式深化協同發展,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向經開區傾斜,有效改善以往教育資源“東強西弱”的格局,不僅實現了教育硬件設施的跨越式升級,更加速推動了優質教育資源全面覆蓋,鐵西教育“南優、北富、西強”的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教育已成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增強群眾獲得感的核心引擎。
教育優先謀長遠 宜居宜業譜新篇
鐵西區始終將教育置于區域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緊扣家長“盼成長”、社會“求發展”的核心訴求,通過加大教育投入、引入優質教育資源、推進學校建設等舉措,推動教育資源均衡共享,全面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區域吸引力不斷增強,居民幸福感持續提升,以教育公平底色擦亮“宜學宜居鐵西”名片。

鐵西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劉云義表示:“沈陽市第三十一中學中德園校區的正式落成,是鐵西教育事業的又一座里程碑,不僅能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更將帶動區域教育格局不斷優化,推動中德產業園及周邊教育高質量發展。”隨著沈陽經開區教育、醫療、交通、商業等資源實現均衡布局,一幅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宜居宜業宜學的沈陽經開區,正助力越來越多人實現“在工作的地方生活”的美好愿景,讓教育點亮生活,讓家園充滿希望。(本文視頻及圖片均由鐵西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