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溫度”鋪就旅途,讓暑運出行更暖心
暑運大幕拉開,學生流、旅游流持續增長,鐵路再次成為承載出行期待的重要紐帶。鐵路部門以旅客需求為導向,從設施完善到精準服務,從細節優化到聯動協作,用一系列有溫度的舉措,為萬千旅客編織出一張溫馨便捷的出行網絡,讓“流動的中國”充滿暖意。
細微之處見真章,基礎設施的完善是舒適出行的前提。面對持續高溫,國鐵沈陽局對車站和列車空調系統進行全面檢修,為旅客隔絕夏日酷暑。沈陽站等車站的無障礙衛生間設置救助響鈴系統,讓特殊旅客感受到被重視的溫暖。長春站、大連站等車站設置的免費充電島、自助打包臺,看似微小卻精準地解決了旅客手機續航、行李整理的燃眉之急。在車站和列車的應急醫藥箱里新增防暑藥品,為突發不適的旅客筑起健康防線。這些舉措,如同為旅途鋪設了“防滑墊”,讓每一步出行都踏實安心。
“一老一小”的出行體驗,關乎家庭幸福感,更彰顯服務的細膩度。國鐵沈陽局各個重點車站里都設立了銀發旅客服務崗,輪椅、放大鏡等設備,“一站式”服務覆蓋從進站到上車的全流程,為帶娃家庭開辟綠色通道,讓老年旅客告別出行焦慮。候車區的母嬰室與兒童游樂角,讓家長能從容候車,孩子們也能在旅途中找到樂趣;列車上的圖書角,則為漫長旅途增添了書香氣息,讓“詩和遠方”在翻動的書頁間悄然融合。從長春站“春之約”服務臺設置的自動體外除顫儀,到錦州站“丹丹”及“暖男”服務臺的接力服務,這些“定制化”關懷,讓鐵路服務既有廣度,更有深度。
便捷高效的出行體驗,離不開服務流程的持續打磨。沈陽局集團公司設置的“急客”通道、便捷換乘通道和接續引導標識,如同為旅客開辟了“快車道”,讓趕時間、需換乘的旅客不再手忙腳亂;與地方政府聯動建立的綜合協調群,打破了不同交通方式間的壁壘,讓鐵路與公交、地鐵等實現“無縫對接”,讓每一次換乘、每一段銜接都順暢自如。
從設施升級到人文關懷,從流程優化到多方聯動,鐵路的服務升級不是孤立的單點突破,而是一張覆蓋全流程、兼顧各群體的“溫暖網絡”。在暑運的繁忙圖景中,這些有溫度的服務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守護出行的暖流,既展現了鐵路部門以客為先的服務理念,讓乘客的旅途更舒心,也讓“流動中國”的畫卷更添溫情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