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知秋鼻先知, 立秋過后兒童過敏性鼻炎高發
一葉知秋涼,一鼻知秋恙,5歲的曜曜從立秋這天起,鼻子就開始不舒服,凌晨3時,媽媽高女士又被孩子揉鼻子的窸窣聲驚醒,只見孩子眼睛泛紅,鼻頭被揉得脫了皮,枕頭上還沾著點點血跡。“這幾天,孩子天天打噴嚏,紙巾能用掉兩包,昨晚還突然流鼻血……”在盛京醫院-滑翔院區耳鼻喉科-劉天聰副主任醫師診室里,高女士的焦慮道出了許多家長的心聲。
調查:立秋后兒童過敏性鼻炎患者增多
過敏性鼻炎,導致兒童鼻癢鼻塞、打噴嚏、揉鼻子、鼻腔出血。
沈城立秋剛過,8月正值蒿草、豚草等風媒花粉播散高峰期,這些微小的過敏原隨風飄散,極易誘發鼻黏膜過敏反應。
渾南區的馮女士體驗到了秋天的"立秋鼻炎之約"。她帶著7歲外孫女端端去科普公園寫生,孩子對著河邊蒿草、豚草類植物,連打十幾個噴嚏,清水樣的鼻涕浸透了整本素描紙。當晚孩子鼻塞嚴重,像被"塞了兩顆銀杏果",只能張著嘴呼吸,半夜因缺氧驚醒三次。
數據:每年8-10月,兒童過敏性鼻炎占全年比例近一半
這類被稱作"立秋鼻"的過敏癥狀,在沈陽兒童中檢出率近年增長12%。
沈陽市氣象局與市衛健委聯合數據顯示,每年8-10月,兒童過敏性鼻炎就診量占全年43%,其中因揉鼻致鼻出血的病例超三成。
劉天聰副主任提醒,若孩子反復出現鼻癢、揉眼、皮膚干燥等癥狀,應及時進行過敏原檢測,早期規范干預可有效阻斷這一進程。日常需注意環境控制,避免接觸塵螨、花粉等常見過敏原,遵醫囑進行脫敏治療。
防鼻炎:海鹽水沖洗與阻隔劑二件套
鼻腔是人體呼吸系統的第一道防線,每天接觸大量灰塵、花粉、細菌等微粒。當過敏原或污染物附著在鼻黏膜上時,會引發炎癥反應,導致鼻塞、流涕等癥狀。生理性海鹽水與人體體液滲透壓一致,能溫和沖洗掉鼻腔內的過敏原、分泌物和炎性介質,減少黏膜水腫,恢復鼻腔自潔功能。
過敏原阻隔劑(如醫用凡士林、花粉阻隔膏等)是一種物理防護手段,涂抹于鼻腔前庭后,能形成一層透明保護膜,像隱形口罩一樣阻擋花粉、塵螨等過敏原與鼻黏膜直接接觸,從而減少過敏反應。
7歲的端端用此法后,連續打噴嚏的次數從22次降到5次,醫生同時囑咐孩子多吃富含維C的沙棘、獼猴桃,增強黏膜抵抗力,同時囑咐孩子不要貪涼。
警惕“過敏進行曲”:早防早治,阻斷過敏升級鏈
兒童過敏性疾病常呈漸進式發展,稱為“過敏進行曲”。嬰幼兒期以濕疹(特異性皮炎)為首發,3-5歲后逐漸轉為過敏性鼻炎,約30%患兒最終發展為哮喘。 若兒童過敏性鼻炎長期未規范治療,夜間鼻塞會導致睡眠呼吸不暢、缺氧,影響深度睡眠質量。研究表明,持續缺氧可能干擾生長激素分泌,導致生長發育遲緩,部分患兒還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問題。當孩子出現持續鼻塞、張口呼吸、睡眠不安等癥狀時,應及時到耳鼻喉科就醫,避免引發“鼻炎-缺氧-發育滯后”的惡性循環。
劉天聰副主任醫師提示,清晨花粉濃度高時減少外出,若發現孩子出現“熊貓眼”(下眼瞼暗沉)、“鼻皺褶”(頻繁推鼻造成的橫紋),應及時做過敏原檢測。
指尖沈陽、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吳強
編輯: 李娜
責任編輯: 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