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山號:林海草原間的文化移動課堂
日前,沈陽鐵路Y526/5次全新裝扮的“阿爾山號”載著200余名游客,從阿爾山站出發駛往五岔溝站。這列穿梭在林海草原間的列車,不僅縮短了空間距離,更像一條紐帶,將沿途的自然風光、人文底蘊與人們的出行需求巧妙編織在一起,讓交通服務生活的意義愈發清晰。
地域的獨特風情,通過這趟列車有了更鮮活的展現。“阿爾山號”的車廂如同一個個微型的文化窗口,民俗懷舊體驗車廂里,老物件靜靜訴說著歲月的故事;草原風俗體驗車廂中,游牧文化元素生動展現著地域特色;特色業態車廂內,琳瑯滿目的地方物產散發著鄉土的芬芳。車窗外,“客路青山外,行車綠水前”的景致不斷鋪展,車廂內,非遺剪紙的指尖靈動與短劇互動的紅色記憶相互交織。這些元素自然融入160分鐘的往返旅程,讓游客在沉浸式的旅程中深度領略阿爾山的生態之美與興安盟的人文魅力。當列車停靠白狼站后,游客步行至民俗村與南興安隧道,車廂內的文化“預覽”與實景體驗無縫銜接,地域風情從文字描述轉化為可觸摸的真實場景,“認識興安盟”的過程變得立體鮮活。
出行的每一段時光,都被賦予了更充實的內涵。以往的旅途,人們往往將期待更多寄托于目的地,而“阿爾山號”讓途中的每一刻都充滿價值。列車行進中,參與非遺剪紙活動,是與傳統技藝的親密對話;觀看短劇互動表演,是對紅色年代質樸情懷的溫馨回望。這種“列車即景區、旅途即體驗”的模式,打破了“趕路”與“游玩”的界限,讓整個行程成為連貫的體驗過程。抵達五岔溝后,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安排,又為這份體驗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歷史感。從乘車到游覽,銜接自然流暢,沒有倉促與匆忙,讓人們深刻體會到,旅游的樂趣并非只在終點,途中的每一次互動、每一次感悟,都成為旅程中珍貴的收獲,徹底改變了傳統旅途的單調等待。
大眾對出游的期盼,在這樣的安排中得到了細致的回應。暑期是出游的好時節,國鐵沈陽局不僅開行了“阿爾山號”,還在阿爾山、長白山等方向累計開行60余趟旅游專列。這些安排并非盲目之舉,而是精準貼合了大眾避暑出游的實際需求。“三靜兩動”的車廂布局,充分考慮到不同游客的喜好,喜歡安靜的游客可以在民俗體驗車廂靜靜品味文化韻味,熱衷于互動的游客則能在娛樂車廂盡情釋放活力。當天往返的行程設計,讓游客無需為住宿費心,輕松就能領略多地風情,從民俗村的生活氣息到教育基地的歷史積淀,一站式體驗涵蓋多元文化場景。這些設計摒棄了形式化的包裝,以“三靜兩動”布局、非遺互動體驗等細節,精準回應游客對文化深度體驗的期待,讓大眾出游變得簡單、順暢又舒心。
“阿爾山號”在鐵軌上不斷前行,承載的不僅是游客的身影,更是興安盟生態與人文的鮮活縮影。它讓地域風情可感可觸,讓出行時光充實而有意義,讓大眾出游便捷又舒心。這趟列車以其獨特方式連接風景、文化與人心,讓“樂游阿爾山”從口號變為真實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