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車務段嚴陣以待應對暴雨 全力筑牢鐵路防洪安全防線
面對2025年8月19日遼寧東南部的強降雨預警,本溪車務段早已啟動Ⅲ級應急響應,全員進入“戰時”狀態,守護著鋼鐵動脈的安全暢通。
本溪車務段安全生產指揮中心內,電子顯示屏上不斷轉換著各類監控畫面,53歲的中心主任姜海玉和同事們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上的雨情變化和列車動態。室內十分安靜,唯有鍵盤敲擊聲和時而響起的電話聲打破沉寂——他們已經為這場預報中的大雨到暴雨做好了全面準備。
雨情預警與應急響應啟動
據遼寧省氣象部門預報,8月19日傍晚到20日中午,本溪地區將迎來大雨到暴雨(40~100毫米),局部大暴雨(100~250毫米)。這場強降雨伴有短時強降水、雷電、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最大小時降雨量可達20~40毫米,雷雨時最大風力8~10級。更為嚴峻的是,此次過程降雨落區與前期強降雨落區高度重疊,間隔時間短,且為夜雨,發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的氣象風險較高。基于這一預警,本溪車務段于8月19日10時30分將防汛應急響應級別提升至Ⅲ級。
組織領導與責任落實
本溪車務段啟動了防洪預案,實行黨政正職24小時雙崗值班制度。班子副職按分工到包保區域帶班,科室包保干部到包保站包保,車站全體干部提前到崗到位,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車務段根據區域特點,在通遠堡、鳳凰城、小市、寬甸、五女山站抽選了由站長、黨支部書記、黨員骨干為主要成員的89人,組成了5個搶險救援隊,做到隨時待命、應急有案、救援有備。在本溪車務段安全生產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實時動態監測雨量,及時掌握管內各站降雨情況,對降雨量達到限速、封鎖警戒值的車站及時下發預警通知,提醒車站做好防范。
重點區段與隱患排查
針對本次強降雨過程,本溪車務段對防汛工作的重點設備設施、薄弱地段、應急措施、人員分工等進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他們組織了各包保區域班子成員、各包站干部、車站組織各設備管理單位共同進行集中排查整治,共計排查發現重點處所79處,全部納入車站重點設備設施巡查表。此外,還完成了管內173處防洪地段的勘察工作,組織人員到防洪地段進行現場勘察,準確掌握防洪地段位置和走行路線,確保在汛期出現問題時能及時準確掌握現場情況。
行車安全與現場管控
本溪車務段嚴格執行汛期安全行車辦法,嚴把列車放行關。安全生產指揮中心對降雨量達到限速、封鎖警戒值的車站及時下發預警通知,提醒車站做好防范。安全科加強應急處置,突出“沒有錯攔,只有錯放”原則,落實“敢攔敢扣”,做到先處置后報告。各站遇強降雨影響人身、調車安全時果斷采取停輪避雨措施,嚴防盲目圖快、“急活、搶活”心理作祟導致威脅人身、調車安全問題發生。
應急準備與后勤保障
本溪車務段客營科提前預想,組織各客專站與屬地交通部門、食品供應商聯系。他們確定并公示了本溪、鳳凰城、小市、寬甸、五女山、石橋子6個地點超市的負責人聯系方式,確保隨時保障應急食品供應。同時,提前準備大客車27臺,一旦高鐵產生旅客滯留,能夠做到應急有備。管內各客運站還提前在進站大廳門前鋪設防滑墊,及時清理積水,安排專人在大廳引導旅客、處置突發情況。
協調聯動與信息溝通
本溪車務段強化了車務、機務、工務、調度“四位一體”聯防聯控。以安全生產指揮中心為防洪指揮部辦公室,及時掌握管內設備情況、關鍵部位、薄弱環節及防洪特點。他們與工務、電務、供電等相關單位進行會商,本著最大限度減少作業人員留守原則,由段黨委副書記、鳳凰城中心站長帶領車站站長、副站長共同駐守,全力保障鐵路運輸安全暢通。
黨辦加強與安全生產指揮中心對接,及時掌握列車晚點、停運、改變經由等信息,動態發布列車出行信息,贏得廣大旅客對鐵路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洪峰過境后,本溪車務段管內線路逐漸恢復正常運行。那些渾身濕透的鐵路工作人員仍然堅守崗位,執行雨后設備檢查制度。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列車運行線正一條條由紅轉綠,逐漸恢復正常的運行圖。雨停了,但他們的工作遠未結束——雨后48小時內仍是防洪關鍵期。本溪車務段工作人員將繼續加強巡視,監控設備狀態,確保鐵路大動脈安全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