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織就文化紐帶,讓“赴約”成為最美的相遇
當C1353次高鐵列車從長春站緩緩駛出,向著長白山的方向疾馳,這列被《盜墓筆記》粉絲親昵稱為“書迷列車”的高鐵,早已超越了單純交通工具的屬性。它不僅載著數千名“稻米”奔赴一場跨越十年的長白山之約,更見證了鐵路從“運人載貨”的傳統職能,向“文化傳遞者”的華麗轉變。
面對8月16日,長白山高鐵站預計到發旅客突破2.5萬人次的歷史高峰,國鐵沈陽局打出一套精準高效的“運力組合拳”:12對從青島、大連、長春等城市直抵長白山、延吉地區的臨客及高峰線列車,為南來北往的“稻米”鋪就多元出行路徑;對長白山、延吉至北京、太原、哈爾濱等方向的20余趟列車實施重聯運行,更讓高峰日始發客座能力躍升至2萬余座,將“一票難求”的焦慮徹底消解。不僅如此,鐵路部門深耕旅客出行的“第一公里”與“最后一公里”——加密機場高鐵接駁、增設免費公交專線,讓便捷的交通體驗里,流淌著對這場文化之約的尊重與溫情。
在服務細節上,鐵路部門將文化元素融入每一處角落。長白山站候車室設置的專用通道,為書迷們節省了排隊等候的時間;網紅打卡點精準復刻《盜墓筆記》中的經典場景,讓書迷們剛下站臺就能與書中世界“親密接觸”;車站免費發放的原創書簽,則是把“長白山記憶”悄悄塞進旅客行囊。此外,針對老年旅客的“一站式無憂”服務、為孩童設計的“童行陪伴”關懷,讓每一位旅客在旅途中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暑運以來,國鐵沈陽局推出的球迷專列、“稻米專列”等產品,打破了傳統鐵路“點對點運輸”的思維定式。當列車車廂變身文化交流的空間,當車站服務融入活動場景的營造,鐵軌已然延伸為靈動的“文化傳遞帶”。
列車在山間穿梭,載著“稻米”們的期待駛向長白山。窗外的風景在變,但鐵路服務中那份對人的關懷、對文化的尊重始終未變。從“走得了”到“走得好”再到“走得有意義”,鐵路部門的服務升級,正循著更懂需求、更有溫度、更富文化內涵的方向前行,讓每一次跨越山海的“赴約”都成為最美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