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服務連通世界 鐵路溫情跨越山海
“沒想到在高鐵車站,用英語溝通改簽車票這么順利!”近日,一位韓國游客在大連北站辦理完車票改簽后,忍不住連連稱贊。從表達需求到業務辦結,前后不過三分鐘。這種高效而順暢的服務體驗,正是鐵路部門在這個夏天推出雙語服務后帶來的可喜變化。
語言有界,服務無界。每年暑期,都有大量外籍旅客來到大連旅游觀光。他們期待這里的海風與清涼,卻也常因語言不通,在購票、改簽時陷入“手足無措”的窘境。為此,沈陽鐵路部門主動推出雙語服務提升計劃,聚焦常見服務場景,編寫實用話術手冊,甚至貼心地為不同國家旅客優化表達——日韓旅客能看到漢字諧音,俄語旅客則有重音提示。班前“情景課堂”中,售票員反復模擬各類狀況,從口音適應到業務應答,服務技能日益純熟。
設施同步升級,助力溝通無障礙。好的服務不僅依靠“人能講”,還需“物能助”。車站新增的外幣兌換機,兩分鐘內就能完成現金兌換;中英文標識覆蓋重點區域,一目了然;青年志愿者穿梭在進出站口,不僅協助購票,還能手繪線路圖,貼心指引公交出行……從軟件到硬件,從站內到站外,服務的齒輪緊緊相扣,推動旅客出行的每一個環節平穩運轉。
服務向外延伸,關懷向內沉淀。更令人動容的是,鐵路服務正悄悄越過“份內事”的邊界,主動走向更廣闊的情感關懷。曾有外籍旅客因航班延誤錯過列車,工作人員不僅協助改簽,還主動聯系住宿,化解其燃眉之急。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背后是從“完成運輸”到“守護旅程”的服務理念變遷——鐵路不再只是運載工具,更成為旅途中有溫度的合作者。
細節提升體驗,真誠收獲認可。暑運以來,大連站外籍旅客業務辦理時長大幅縮短,旅客留言中肯定與感謝日漸增多。這些變化看似細微,卻真實折射出沈陽鐵路部門對服務品質的持續追求,是對“人民鐵路為人民”這一宗旨的生動踐行。
從助力老區發展的銀西高鐵,到體貼銀發群體的旅游專列;從惠及莘莘學子的票務優惠,再到跨越語言障礙的雙語服務,鐵路部門通過這些看似獨立的舉措,實則共同勾勒出鐵路服務日益鮮明的溫情底色。它們將“服務”二字從理念轉化為行動,讓旅客在每一個出行環節都能感受到被關照的溫暖。當語言不再成為障礙,當服務真正貼近人心,出行便不再只是空間的位移,更成為一段充滿尊重與溫情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