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水聯運提效率,協同發展譜新篇
近日,中遠海運內貿空箱首次“船舶直發鐵路”作業順利完成,東北海鐵聯運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彰顯出東北三省一區交通協同發展進程中邁出的堅實一步,為東北經濟發展貢獻“鐵”力量。
協同機制鑄就穩定基礎。2023年2月,四省區交通運輸廳簽署合作協議,建立了省際聯席會議機制,為合作提供了明確的指引。從首屆會議籌劃組建多式聯運發展聯盟,到第二次會議聚焦交通物流降本增效,這一集體磋商機制不斷走向深入。正是這些制度創新,推動了濱洲鐵路落坡工程、吉黑高速等重大省際項目的加速建設,保障了黑龍江兩座中俄大橋的通車運營。遼寧作為承擔東北地區過半原油、成品油和鐵礦石水運任務的樞紐,其高效運作對穩定東北經濟大盤至關重要。這些機制如同引水之渠,為四地協同發展之舟提供了穩定的航道。
多式聯運保障高效運行。國鐵沈陽局開行的全國首列糧食多式聯運“一單制”班列,將全程時間壓縮至13天,標志著“北糧南運”大通道建設提速,并被納入國家首批降本提質增效試點。由194家單位組成的多式聯運發展聯盟,是凝聚合力、共謀發展的體現。17家示范企業運營的53條海鐵聯運圖定班列、百余條常態化海鐵線路以及17條公鐵聯運線,共同編織成一張高效物流網絡,使“東北海陸大通道”從構想變為服務實體經濟的強大運輸動脈。“一箱到底”的模式不僅有效縮短了運輸時間、降低了成本,也顯著減少了區域內的交易障礙,使東北經濟的運行更加高效。
便捷政策注入生態活力。三省一區聯合出臺大件運輸跨省審批協作方案,推行“預約制”和“并聯許可”,累計辦理許可超過27萬件;同時構建信用聯合懲戒機制,著力整治“辦短跑長”“大車小證”等行業頑疾。審批流程的簡化和執法標準的統一,減輕了企業跨區域經營的制度性成本,釋放了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下降,如同春雨般持續優化著區域營商環境,為東北經濟生態注入新的活力。
天海遼闊,關山可越。日益密集的道路、橋梁和穿梭的班列,正將遼闊的東北大地更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一個更具韌性、更富效率、更顯溫情的“流動東北”正在形成。這由交通一體化鑄就的堅實基礎,正托舉著白山黑水邁向共同振興的新征程——協同發展的未來,已然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