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南北協作新標桿 遼粵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基地落戶沈陽經開區
中新網遼寧新聞8月29日電(記者趙桂華)8月28日,“優強民企助力遼粵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沈陽成功舉辦。本次大會由遼寧省工商聯、遼寧省商務廳、廣東省工商聯主辦,沈陽市商務局、沈陽市工商聯協辦,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遼寧省廣東商會共同承辦,吸引了遼粵兩地政府代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粵籍企業、商協會代表及專家學者等200余人參與,標志著遼粵合作邁入深化產業協同、共促振興的新階段。
產業共振:遼寧機遇與粵商優勢的雙向奔赴
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于國安在大會致辭中表示,遼寧正全力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將為民營企業提供政策、服務與保障的全方位支持。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席戴文威表達了廣東將積極推動民營企業參與東北振興、實現兩地互利共贏的美好愿景。
作為遼寧工業核心區的鐵西區、經開區(中德園),成為本輪粵遼合作的重要承載地。據悉,鐵西以占全市41.9%的規上工業總產值擎起沈陽工業“半壁江山”,上半年GDP增速達7.8%,居全省前列。這里不僅是“大國重器”的誕生地,更是新能源、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等新質生產力的集聚區,產業底蘊、創新動能和政府服務令粵商代表們信心十足,紛紛表示將加快融入東北振興。

南北協作:優強民企助力遼寧振興邁入新階段
大會迎來一批實質性合作成果。沈陽經開區與5家廣東企業簽署合作協議,總投資達13.7億元,覆蓋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數字經濟等領域。這批項目預計新增年產值超15億元,創造千余個就業崗位,為區域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同步啟動的“遼粵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基地”,將打造集產業孵化、技術創新與企業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平臺,陸續引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大型企業,未來將重點承接粵區產業轉移,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成為粵企北上和遼企南聯的重要載體。

鐵西優勢:營商環境與產業生態的雙重支撐
鐵西的吸引力源于其雄厚的產業基礎與市場化營商環境。中德產業園作為國家級合作平臺,提供直達歐洲的物流通道;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50個工作日,賽輪項目更創下“11日辦結”紀錄;全區擁有2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6000余個5G基站及40個創業載體,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此外,人才公寓、國際醫療、商業配套等設施構成宜業宜居的生態圈,鐵西正全力讓企業“安心創業、舒心發展”。
本次大會是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具體實踐。粵商代表永道控股集團董事長表示:“鐵西的工業底蘊與創新動能令人信心十足。”遼寧省廣東商會會長陳文賢呼吁粵企“搶抓東北振興機遇,扎根遼寧共謀發展”。隨著重大項目落地與產業基地建設,遼粵兩地將進一步深化產業鏈互補、創新鏈協同與人才鏈融合,為東北振興提供可復制的區域合作范式。(本文圖片均由鐵西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