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為筆,繪就沈白文旅融合新圖景
隨著九月末沈白高鐵開通日期臨近,“乘著高鐵游白山”文旅推介會與“沈陽——白山紅色精品旅游線路”也相繼亮相。這些舉措讓這條鐵路的價值超越了交通范疇——它不僅將兩地時空距離壓縮至1.5小時,更以穩定的運輸能力,為東北文旅協同發展按下“加速鍵”。
回望過去,白山市雖坐擁長白山核心腹地的生態寶藏、滿族文化的歷史根脈與東北抗聯的紅色記憶,但卻長期受交通條件限制。崎嶇的山路與較長的車程,讓沈陽及周邊地區的游客前往白山不夠便捷,當地的生態優勢與紅色文化價值,難以被更多人充分了解。沈白高鐵的建設與開通,將徹底改寫了兩地相鄰卻往來不便的情況。憑借高速、便捷的特點,“早晨游覽沈陽故宮,中午觀賞長白天池”從設想變為可行,也為白山文旅資源的進一步開發與傳播,提供了必要的交通保障。
沈白高鐵不僅承擔旅客運輸功能,還起到了串聯文旅資源的作用。此次推出的紅色精品旅游線路,如果沒有高鐵的銜接,沈陽的紅色文化資源與白山的抗聯遺址,可能仍是分散的文化節點。而高鐵構建的快速通道,讓兩地得以整合紅色資源,打造連貫的旅游體驗。游客無需再為長途轉乘耗費精力,可沿鐵路線順暢游覽兩地景點,在行程中逐步了解抗聯歷史與精神。可以說,高鐵為紅色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更便利的條件,讓紅色基因的傳承更具連貫性。
在文旅合作推進過程中,高鐵的紐帶作用還在持續發揮。推介會上,白山發布的5類特色旅游產品及高鐵票專享優惠,沈陽與白山旅游協會簽署的合作協議,本質上都是依托高鐵提升的通行便利性而開展的配套舉措。高鐵縮短了游客的出行時間成本,也降低了兩地文旅企業合作的難度:沈陽的游客能更方便地前往白山,白山的旅游產品也能更精準地對接沈陽市場,形成“客源互送、市場互動”的良性循環。沈白高鐵的開通,不僅解決了沈陽與白山之間“出行不便”的問題,還為兩地文旅融合、區域協同發展提供了助力。相信這條鐵路會持續發揮作用,不斷推動沈陽的歷史文化資源與白山的生態、紅色資源相結合,為東北文旅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