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余名航空人一線觀禮 戰鷹翱翔見證報國雄心——航空工業沈飛集中組織觀看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
中新網遼寧新聞9月3日電 題:萬余名航空人一線觀禮 戰鷹翱翔見證報國雄心——航空工業沈飛集中組織觀看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
作者 王涵
天安門廣場上空的戰機轟鳴聲,與一千多公里外沈陽的沈飛試飛站機庫內的歡呼聲交織在一起。航空人的自豪感,在藍天之上定格。
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與此同時,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空工業沈飛”)的試飛站、數控加工廠等生產場地,1萬余名員工集中收看了閱兵直播盛況。國之重器接受檢閱的榮光時刻,與制造一線航空人的澎湃激情同頻共振。
特殊場地中的家國情懷
試飛站寬敞的機庫里,待交付的戰機在晨光中泛起冷冽的金屬光澤。一百余名沈飛員工整齊就坐,目光聚焦于機庫正前方的大屏幕。數控加工廠車間、各分廠會議室、文化宮等多個場地,同樣坐滿了身著藍色工裝的沈飛員工。

當莊嚴的國歌聲響起,所有會場員工全體起立,高唱國歌。這一刻,所有人的思緒回到了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想起了那些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獻身的抗日英雄們。
“我們親手打造的戰鷹來了!”
“來了!來了!”當屏幕上出現空中梯隊的畫面時,各會場里頓時響起陣陣歡呼。看到自己參與研制的戰機昂首掠過天安門廣場,與其他機型進行模塊化、體系化編組,在萬眾矚目下展現大國雄姿,員工們內心滿是激動與驕傲。
全國勞動模范、第一批“羅陽青年突擊隊”隊員、銑工王剛感言:“在這盛大的閱兵儀式上,當我看到親手打造的新式戰鷹飛躍天安門上空的時候,內心無比激動和振奮,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為航空人的這種驕傲和自豪感。”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第一批“羅陽青年突擊隊”隊員、裝配工孫志強描述:“當受閱飛機以磅礴之勢呼嘯而來,整齊的編隊、精準的飛行讓人目不暇接。看到預警機、加油機、殲擊機等各型戰機依次飛過,我深感自豪;尤其是目睹我們親手打造的艦載機梯隊,更讓我心潮澎湃——它是捍衛祖國藍天碧海的利刃。”
從天安門現場到生產一線:同樣的自豪,同樣的決心
此次閱兵,也有航空人的代表在現場觀禮。航空工業首席技能專家、鉗工方文墨就在天安門觀禮現場,他仰望著戰機梯隊呼嘯而過,眼中閃爍著淚光。
“作為一名航空工業戰線的技術工人,今天能在天安門現場觀禮,我內心無比激動和自豪。”方文墨說,“當看到我們航空人親手制造的戰鷹呼嘯著飛過天安門上空時,我熱淚盈眶。這翱翔藍天的戰鷹,凝聚著我們一代代航空人的心血與智慧,是我們對‘忠誠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攀高峰’新時代航空報國精神的最好詮釋。”
他表示將“繼續發揚工匠精神,用更高的‘文墨精度’,更極致的技術追求,為國產戰機打造更精密的零件,為建設航空強國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

在現場觀看的全國勞動模范、第一批“羅陽青年突擊隊”隊員、車床工孫飛倍感振奮:“總書記的講話揭示真理,振奮人心,閱兵場上大國重器,氣勢如虹,勢不可擋,顯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捍衛世界和平的強大力量。”作為羅陽青年突擊隊的首批成員,他帶領團隊扎根沈飛科研生產一線三年,“把‘創新’刻進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每一次技術突破都只為讓戰機多一份可靠、多一份底氣。”
從“萬國牌”到“中國心”:航空工業的跨越之路
當轟鳴聲劃破天際,鋼鐵之翼在藍天鋪展開壯麗畫卷,閱兵式上的空中梯隊以最震撼的姿態,成為億萬國人目光的焦點。從開國大典上17架“萬國牌”飛機的蹣跚起步,到如今國產戰機的“雷霆陣列”,空中梯隊的每一道航跡,都是中國航空力量的“時代剪影”。
從最初的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殲-5,到如今的殲-15系列、殲-16系列等新型戰機不斷亮相,沈飛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從跟跑、并跑到部分領跑的跨越式發展。這些翱翔藍天的戰鷹,是“忠誠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攀高峰”新時代航空報國精神的真實寫照。
擎旗接力:新征程上的莊嚴承諾
閱兵儀式結束后,會場內的員工們久久不愿離去。試飛站機庫里,員工們撫摸著身旁的戰機,望著屏幕上定格的畫面,仿佛在默默許下航空報國的誓言。
航空工業沈飛黨委書記、董事長紀瑞東在現場觀禮后心潮澎湃:“一架架戰鷹在閱兵場上振翮奮飛,不僅是對我們航空武器裝備研制能力的最佳證明,也是黨和國家對我們航空工業報國強軍所作貢獻的最大肯定。”他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沈飛將“始終對黨忠誠、牢記‘國之大者’,加速推進航空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提升裝備供給能力和質量水平”,奮力擔當興裝強軍首責。

今年剛入職的新員工湯宇珩激動地說:“80年前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軀筑起長城,今日我們以科技與實力守護山河。作為沈飛的青年員工,我們將胸懷強國之志,錘煉強國之技,立足崗位奮力拼搏。”
從天安門觀禮臺到試飛站機庫,對抗日先烈的深切緬懷和航空報國的激情在每一個航空人心中交織澎湃。今日中國戰鷹翱翔藍天,正是對所有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獻身的先烈們最好的告慰,也是對全體航空人最大的肯定與鞭策。他們將繼續默默耕耘,為祖國的藍天鑄就更堅硬的盾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