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親歷沈白高鐵載客試運行:350公里時速穿行東北山水畫廊
中新網遼寧9月4日電(姜月恒 韓浩天)國家“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沈白高鐵,9月4日進入模擬載客試運行階段,這也是沈白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前的最后“熱身”。記者受邀乘車全程體驗,隨“鋼鐵巨龍”以350公里時速穿行東北山水畫廊。

試運行列車穿越高鐵大橋。 受訪單位供圖
沈白高鐵正線起自沈陽北站,沿線經沈陽市、撫順市、通化市、白山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等5個地市(州),終至長白山站,全長約430公里。
9月4日8時,復興號G9121緩緩駛離沈陽北站。隨著速度的不斷加快,窗外的景色也在不斷變幻。85座隧道、175座橋梁在窗外交替呈現,茂密的森林、整齊的田野,宛如一幅流動的畫卷。

沈白高鐵沿線的伯官站。受訪單位供圖
“沈白高鐵地質條件復雜,需穿越長白山支脈11條斷裂帶,跨越遼河、松花江、鴨綠江三大水系80余條河流,橋隧比高達78.4%……”隨車介紹情況的京沈公司工程管理部主任部員李方舟說。參建單位采用多種新工藝、新技術克服復雜地質構造、惡劣天氣條件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難題,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記者在各車廂間行走,感覺非常平穩,即使列車速度已達設計時速350公里,仍然像在平地行走。
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運輸部高鐵科工程師劉洋向記者介紹,模擬載客試運行就是按鋪畫的試運行列車運行圖,使用3種車型分別按照350km/h、300km/h、250km/h的速度進行鋪畫,達到我們多種適用車型及速度的試驗需求。

乘務員身著民族服裝,在長白山站歡迎前來體驗的記者。 姜月恒攝
隨著列車進入長白山腹地,隧道越來越多、越來越長,但車里卻感受不到來自隧道的噪音。李方舟介紹,沈白高鐵規劃秉持“最小干預”原則,主動繞開 17 處自然保護區和 22 處水源地,以“以橋代路”“以隧代挖”減少植被切割。全線共設 2174 戶 27976 平方米隔聲窗、179 處 83579 延米的聲屏障,構筑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靜音走廊”。
沈白高鐵于2021年7月開工建設,2025年5月完成全線鋪軌施工。自今年6月1日聯調聯試以來,經過軌道、路基、橋梁、隧道、電力牽引供電、通訊和信號等12項內容進行動態檢測,各系統功能得到了優化。
9時45分,列車到達終點站長白山站,隨行的記者都在感嘆,沈白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后,真正實現了晨游沈陽故宮,午覽長白山天池。

乘務員在迎接旅客上車。 姜月恒攝
“沈白高鐵開通后,將結束撫順、通化、白山地區不通高鐵的歷史,實現遼寧省14個地級市市市通高鐵目標,將‘天遼地寧’和‘白山松水’緊密連通,為東北振興注入新的動力。”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客運部副主任唐忠賀說。
據介紹,沈白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后,北京朝陽站、沈陽北站至長白山站最短旅行時間分別為4小時33分、1小時53分,較現行分別壓縮1小時23分、1小時31分。(完)